“昔康叔随周公平三监之乱,因功封建卫国,定都殷墟,兼领濮上。历九代,及至武公翼护天子东迁有功,升爵封公,领东部方伯。时卫国地广千里,战车三千乘,列国敬服,诚中原雄国也……”
卫国,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康叔的封国。后随周公旦定乱有功受封河内之地,建都朝歌,掌控旧商王畿的精华之地,卫国几代经营,在平王东迁的时候达到国力巅峰。
当时的卫国地是列国中排名前三的国家,地跨大河东西,人口众多。(大致为安阳、鹤壁、新乡、濮阳、部分聊城与菏泽)
像如今晋国的河内、部分邯郸之地当时都是卫国的领地。
只是好景不长,卫国盛极而衰。还是老生常谈的嫡庶君位继承问题,卫国连续内乱了好几代。政治内斗不仅让卫国国力虚弱不堪,还催生了好几个类似三桓的旁宗家族。
到了好鹤的卫懿公上位,赤狄自太行山南下,国野内外皆无战心。如同犬戎破镐京杀周幽王一样,赤狄阵杀懿公,攻破了朝歌城。这座上千年的古城被大肆抢掠,宫阙几乎焚烧殆尽。
此战之后,卫国丧失了黄河以西的全部土地(安阳、鹤壁、新乡),几乎一蹶不振。之后的卫国几次迁都避祸,最后在齐国的帮助下才于濮水流域重建国家,建都帝丘(濮阳)。
可就算是吃过一次大亏,卫国还是内斗不止。几年前,当今卫侯姬元流亡山东,在齐晋的帮助下才回国登上君位。
此时的卫国馆舍之中,夏谕与赵鞅相对跪坐于锦席之上,相谈甚欢。二人率军押送鲁公西进,途中经过卫国,卫侯姬元闻之,谴使请二人入都,将设宴于卫宫。
二人行在卫国,难免提及卫国旧事。
赵鞅正襟危坐,听着孟子谈及卫国兴衰故事,想起了自己曾经助卫侯继位辉煌事迹,显圣之心顿起,严肃英武面容上笑意满满:“夏愚遍观经史,三代故事,鲜有不知。只是言及卫国局势,鞅亦有几分浅见,孟子恐难专美于前……”
夏谕是个好听众,对于赵鞅侃侃而谈自己的辉煌事迹,不仅静作聆听之态,还时不时提上一两个问题,给赵鞅送上装比的机会。
待到往事叙述完,夏谕递上一杯清茶,赵鞅接过一饮而尽,只觉浑身上下、自内而外的舒爽。
装逼爽!在天才面前装逼更爽!赵鞅现在就是这么个心情。
“宗主、孟子,这是今日的拜帖。”就在此时,屋外侍候的家臣武士趋步入内,送上卫都各家族、名流的拜帖。
赵鞅微微颔首,接过各家拜帖,随意翻捡看了两眼便兴致缺缺的放在漆案之上。
夏谕却是颇有兴致的翻看起来,拜帖中大氏族、公族、时流皆有。夏谕细细斟酌思量,最后抽出三份单独放置。
“卫太子蒯聩倒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