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乃是宋公之叔,竟出宋为下大夫?”
“端木巨?区区卫国西境一中大夫,孟子何以另眼待之?”赵鞅翻看三张拜帖,细看之下面色不禁疑惑起来。
夏谕轻笑一声:“今夜卫宫之宴,我料此三人必然临席。”
“为何?”
夏谕身音微顿:“卫侯之好…天才皆知。宋朝其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以巧色侍卫侯,无功僭为大夫。今专司卫宫车马步辇,职卑而权重,虽为幸进,卫侯已然待之如心腹。”
“再者,我与宋朝有隙…”
“端木赐,卫国西境大夫,其领地隔河西望河内,乃是我等入晋必经之路,今入卫都,卫侯之命也。”
赵鞅先前初看不知其意,现在夏谕一番解释也明白了过来:端木巨明显是卫侯姬元特地给他们找的出卫“向导”,肯定是要露露脸的。至于宋朝,更像是卫侯的“玩物”,而且其人竟还与孟子有隙?
想起孟子对宋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以及卫侯恶心人的癖好,赵鞅心中已经对宋朝生起恶意。今夜临席宋朝规规矩矩也就罢了,若是……他不介意帮卫侯认清谁是儿子谁是爹。
夏谕自是不知道赵鞅已生出帮他教训宋朝的心思。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端木巨的身上,准确来说是其子端木赐身上。
端木赐既子贡,后世孔门十哲之一。其人善辞令,经商于曹、鲁间,富累干金。历仕鲁、卫,出使各国时与诸侯分庭抗礼。曾为鲁游说齐、吴、越、晋等国,促使吴伐齐救鲁。
在孔子死后,独自庐墓守灵六年。
前世,夏谕最喜欢的孔门弟子有两人,子路与子贡。原因无他,十哲皆是能人,但唯有这两人是全才。
子路:善理政、能整军、长于勇武、高谈阔论、道德水平高。
子贡:商业天赋拉满、善辞令、外交天赋拉满、治政也不差,而且道德水平极高。
要是将两人引为臂助,一文一武想想就爽。
夏谕与子路为友十年,亲如兄弟。如今子贡虽已近在眼前,只可惜……
特喵的才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