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鸣沙山上麦草格子(2 / 2)

后来,包兰铁路修建要穿过腾格里沙漠,如何制服这沙龙?保证铁路的畅通,治沙就成了头等大事。</P>

经专家考证,发现当地农民扎麦草方格子有很好的效果,原苏联的专家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成果。黄沙漫天的年代,为了不叫沙漠埋没了包兰铁路,也不能让村民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国家开始大规模治沙,这个在沙坡头有碑为证:“向沙漠进军”那几个大字就是这个时代的见证。</P>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和一大批治沙大军就随着铁路驻守进了腾格里沙漠,釆用“麦草方格”的办法一寸寸、一尺尺在包兰铁路两侧的沙丘上,全凭两只手一把军用小铁锹把一车又一车的麦秸一寸一寸揳入沙地,铺成一坡又一坡的麦草方格。又在麦草丛中滴上水,种下沙葱、沙草籽,后来又引来黄河水,在麦草格子里种上绿树,一片片绿洲长了出来,与黄河边的绿地连成一片,腾格里沙漠在此止步,且步步后退。这一创举,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迹,联合国高度赞誉,并在全球推广。我们终于用这种看起来不起眼的却是最科学的治沙办法治住了风,治住了沙,保住了包兰铁路。老汉万分自豪地说:“我们麦草方格治沙和两弹一星共同获得国家大奖。”“奖金麽?两弹一星一等奖十元人民币,二等奖五元人民币,三等奖三元人民币,听说一共发一万元人民币奖金。我们包兰铁路参加治沙的人更多,一人奖毛巾一条、茶杯一个,上面印着八个大字:‘麦草方格,治沙英雄。’我们有些老工友,死的时候都舍不得那个碰掉了不少瓷,坑坑洼洼,有的还打了‘补丁’点了焊的茶杯。荣誉啊!”老汉一脸的满足,星光照着,沙漠映着,那一张饱经风霜的乾瘦的老脸上一脸的冲天自豪。</P>

听完这些我们对这老汉肃然起敬。</P>

在沙坡头人的勤劳和汗水灌溉下,比大诗人笔下的千古壮观更壮观的一幕出现了。在一代又一代治沙大军人的努力拼搏和艰苦奋斗下,现在的腾格里沙漠有沙漠,有绿洲,有黄河,有高山,走进沙坡头景区,满目苍翠。紧挨着黄河,这里居然有一片枣树林,枣林绿得醉人,每棵枣树上都挂着一个铭牌,游客坐车一路穿越沙漠穿越荒凉而来,突然进入一片青翠,看着枣树上一颗颗绿色的小枣,时光错乱感顿生,更感慨造物神奇。</P>

这是世界奇迹。聪明的沙坡头人将这块地方规划出来,形成了一处绝好的旅游景区。这里的人们甚至将水引上了沙漠,有两个大水车咿咿呀呀响了不知道多少年,成了景观的一部分。每周,水车前都有各种演出,供游客娱目乐耳。一步步发展至今,如今已经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每年接待游客上百万,收入近三亿元。</P>

当地的百姓曾经为了抗击风沙奋斗奉献,如今跟着沙坡头沾光致富。许许多多的农户,买来骆驼,在沙漠里驮着游客体验沙漠风情。</P>

老汉给我们介绍完这一切,又感叹的说:“西北美景九十九,最美不过沙坡头。”这个地方是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地方,他的青春洒在这里,他的热情播在这里,他的事业扎根在这里,他对这个地方是充满深情的。</P>

我对这个老汉充满了敬仰和感谢之情,因为40多年,桀骜不驯的沙尘暴,在当年差点要了我的命,现在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时光流转,沧海变桑田,人美安居乐业。如今,从上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日,被誉为“人类治沙史的奇迹”的“麦草方格”在世界治沙史的册页中留下了自己光辉业绩,成功的挡住了沙丘的漫延和扩张,新的沙漠风景区孕育生成了沙蒿、沙棘、骆驼刺,柠条、沙柳、沙枣树……创造了沙漠绿林、沙漠草原,腾格里沙漠肆虐的脚步被阻止,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穿越腾格里沙漠呼啸而来,包兰铁路几十年畅通无阻,将沙坡头景区一分为二。这片浩瀚的沙漠曾经堵塞丝绸之路,吞噬驼队,埋葬商队的死亡之地;它已经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以“世界沙都”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P>

说话间,时间流逝的很快,20多分钟过去了,老樊从沙坑里一跃而起,说受不了了,汗出的多的,气闷的要憋死了,此话一出,老何和广平也从沙坑里跃了起来,他们的背心被汗水蒸透了,汗衫湿湿的,上面还有白色的盐迹,他们抓过水壶,一口气灌了不少茶水。</P>

老何甩甩自己左胳膊,很惊诧的说:嗯,有效果,我的左肩有肩周炎,胳膊一直疼,现在明显缓解了许多。</P>

广平摇摇脑袋,晃晃自己的脖子,说我的脖子也舒服多了。我知道他的脖子患有颈椎突出病多年了。</P>

看来我对他们的项目介绍也不是说大话,有效果了,这让我很高兴。但是我也知道沙疗不是万能的,治疗一次是不可能治愈的。我对他们说,慢性病治疗需要一个疗程,需在这里住上个10天半个月的,每天都来沙浴半小时,才能从根本上好转。</P>

老何开玩笑说,你干脆把我们的户口转到沙坡头村来吧。</P>

下一个节目滑沙听鸣沙声。</P>

当我们从沙山顶部向下滑动时,随着黄沙的滚动,沙山发出雄浑、低沉的声响,犹如轰炸机群掠过低空一般,经久不息。</P>

据说从沙山不同位置下滑、会有不同的响声,在鸣沙山上滑沙,除观赏价值外,具有活血化瘀,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可以尽情放松身心,体验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P>

那么鸣沙山沙鸣是怎样形成的呢?对此,中外学者都曾作过长期的考察和探索,众说纷纭。全面揭开其奥妙的是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1959年夏,在他考察了宁夏沙坡头后撰文明确指出:“只要沙丘高大、坡陡,底下有泉涌出,以细沙为主,矿物成分大部分是石英,表面干燥,被太阳晒热,再经摩擦,便会发出响声来。"因为石英是具有压电性质的矿物,太阳能是“鸣沙”的热能来源。沙鸣是在多种特定条件的配合下,由石项的压电能转变成弹性能,再由弹性能转变为音响能,这是不减幅的音响振动产生了离奇沙鸣,是不可多得的大地神奇的演奏,是大自然美妙的天然乐章。“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这是清代诗人苏履吉赞颂鸣沙的名篇,生动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