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城中河畔,春和景明,杨柳依依,草长莺飞,方临、董祖诰二人在树荫下钓鱼。
“听嫂嫂说,近来董兄将自己关在书房,闭门不出,整日唉声叹息,何必如此?”方临挂了鱼饵,将鱼线抛出道。
“方兄岂会不知?自是因为那新政三条,实乃祸国殃民。就说取消江淮之地工商业税,此项税收,江淮之地如今完全能承受……”董祖诰说到一半,意识到这项政策他们也是受益方,下意识顿了下。
“董兄,此策咱们虽从中得利,每年能剩下数万两银子,但朝廷若是要收,我也是支持的,想必董兄也是同样心理。毕竟,如今整个大夏就数咱们江淮之地最为富裕,别地已然不堪重负,相忍为国嘛!”方临表达了自己看法。
或许崇祥帝以为此策彰显了公平,但其实,无论哪个朝代,都不可能说对一国所有区域绝对公平,如前世时空,就将化工企业搬迁到……还有耕地红线……此世也是如此,真要论公平,科举南北榜,可算公平?辽东百姓在第一线,顶着女真鞑子的压力,可算公平?
“我知道,方兄是晓大义的。”董祖诰继续说“其二,征收辽饷,以大夏如今吏治,恐怕会逼得北方民乱四起;还有取缔驿站,此举节省不了多少,却会砸了数万人饭碗,将他们逼入绝路,陛下当怕就不怕闹出乱子么?”
“是,我观这新政,的确是自毁城墙,董兄如此关心,可是想去京师力挽狂澜?”方临笑问。
“就算我想去京师,恐怕也不能。”董祖诰苦笑。
他虽然同属文官集团,曾经遭魏忠贤迫害,所属派系更是在和魏忠贤斗争中付出了重大牺牲,但如今,魏忠贤身死,也就是头顶上不能升迁的桎梏去了,那只是理论上升迁的可能,实际上仍不能升入京师。
如周景崇那一派系,董祖诰和他们不是尿一个壶的,就算魏忠贤倒台,空出的位置也早就被占据,一个萝卜一个坑,哪能轮到董祖诰?
换句话说,文官集团和魏忠贤是死敌,为斗倒魏忠贤曾经短暂联合过,董祖诰所处的派系也曾付出了重大牺牲……但如今,魏忠贤倒台,文官集团内部自己斗了起来,东林党、浙党、齐党等等,目前是以周景崇一派的东林党占据上风,摘取了胜利果实。
“那不就了了么?纵使新政出什么乱子,和董兄你一个淮安知府,和我一个有名无实的在野闲人,有什么关系?”
“话虽如此,可……”董祖诰心中是有家国天下的,有着一种情怀,有着良知,某些时候,道德底线太高也是一种折磨。
他意识到什么,忽而看了方临一眼,感知到方临的变化,似乎恢复到了最早相识时那种对外界的淡漠,沉默了下,问道“方兄,你可是因为长公……”
“是,有些事情,我想明白了。”
方临看着鱼漂动了下,收杆取下一条小鱼,道“我曾和长公提过一个观点,‘能力越大,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这天下若有什么乱子,不就本应该是坐在那个位置、以及身处高位决策的人,来承担这个责任、后果么?”
“总不能,陛下享受着主宰天下的权利,昏招迭出,朝廷滚滚诸公拼命挖大夏墙脚,一个个吃得肠肥肚圆,等到了危难之时,又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咱们这些小民顶上吧?”
“如若真到了那最坏情况,他们承担反噬,自挂歪脖子树,天街踏尽公卿骨,不也是应当么?”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身在那个位置,掌握那个权利,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更直白些说,你作孽,你承担后果,拒绝罪恶平摊!拒绝责任平摊!总不能你作恶,却不想承担恶果,指望着升斗小民毁家纾难,出现一个救世主,救你们王公高门于水火,哪有这个道理?
‘我本就不是什么心怀天下苍生的圣人,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只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良心即可。’
‘是,洪泰帝对我不错,颇有恩情,但我也做出回报,施加影响,提前将红薯推广开来,并且,许多能对洪泰帝提的,也都提了,让他准备后手,可如今是他后代自己不争气,扶不起,我能如何?且不说凭一己之力难挽天倾,就说我想挽,也要看崇祥帝愿不愿意……张瑞安就是下场啊!’
可以说,张瑞安之死惊醒了方临,打破了他对大夏最后一丝幻想,在如今大变之世,选择了冷漠,不想、不愿、也不能背负起不属于他的责任。
‘真到那个时候,我按照计划,带着家人、亲朋故旧,远遁海外,还有淮安百姓,我能有今日,离不开他们支持、贡献,对他们也有一份责任,到时愿意跟我走的,也都尽量带上迁走……更多的,就无能为力,尊重他人命运吧!’
“方兄,话是这个道理,陛下、朝堂衮衮主公,若是……也是咎由自取……可苍生何辜?”
“是啊,百姓最是可怜,就算他们乱政,为此第一个遭殃的,却是百姓,直到苍生泪汇聚成覆舟水,才能对他们进行清算……但还是那句话,如那些在其位者,都不怕报应,不珍惜自家子民,如你我何必操心?就算操心,又能做什么?”
方临拍拍董祖诰肩膀,劝道“董兄啊,你只是淮安知府,主政一地,造福一方也就够了,想太多却是自寻烦恼。”
“也是,也是啊!”董祖诰听闻这些,倒是开解了许多,不再想那些,专注眼前,体会到了些钓鱼的乐趣。
“这就对了么,想开些,那些人要折腾,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随他们去吧,我们做好本分之事就够了。”
方临说着,轻呼一声收杆“又上钩了,董兄,这几尾鱼儿,今晚正好让下人做了鱼汤,给咱们下酒。”
“哈哈,好!”
……
时间匆匆而过。
崇祥二年春,辽东女真叩关入塞,京师震动。
是年,其实是当初被炮轰重伤的皇太极身死,辽东女真内部矛盾丛生,已到了不可压制的程度,最终是摄政王多尔衮勉强调和各方,试探对大夏进攻,希望将内部矛盾对外转移——若是战事胜利,自不必说,能达成转移矛盾效果;若是失败,借着大夏多消耗些人,或许还能再苟延残喘一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