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山林,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首先,清军允许吗?翼王石达开乃是“首义五大王”之一,朝廷多位总督、巡抚死于其手,岂能允许他归隐呢。再则,广大将士追随石达开创业之目的,就是建立功勋,封侯拜将。此时,石达开打退堂鼓,部将之心情可想而知。
石达开要归隐山林,不问世事。彭大顺、朱衣点、童容海、吉庆元、汪海洋、谭体元等七十位大将非常不满,便建议翼王北上天京,向天王认罪。谁知,石达开果断拒绝,彭大顺等人直接拉走20万兵马,脱离石达开,北上天京,史称“义军东返”。
20万大军自然不是百战精锐,而是石达开败退广西途中,沿途招收的大量天地会、流民、地痞、散兵游勇、土匪等,典型的杂牌军。所以,20万大军北上,并非势如破竹,被清军截杀了不少。例如,彭大顺,混战中被小兵打死。
然而,他们回归天京之欲望非常强烈,最终还是冲破清军层层封锁,回到太平天国,且都隶属于李秀成、李世贤军团。李秀成、李世贤是堂兄弟关系,属于一个集团。如此,脱离石达开的这些将领,都归顺了李秀成。
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知,石达开外出创业时,太平天国中最能打的是陈玉成;李秀成手中只有7000老弱病残,只能协助陈玉成作战,给其打下手。这些将领归来,纷纷投入李秀成麾下,其实力顿时飙升,具备了抗衡陈玉成之资本。
此后,忠王李秀成依靠这些返回的“义军”,东征苏常,所向披靡,夺取了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区,为太平天国续命数年。可知,李秀成本身实力并不强,但中途“开挂”,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太平天后期绝对顶梁柱。
其中,众多将领中,还有一对来自广东和平县尤应登、尤应增两兄弟的故事。
咸丰元年(1851年12月)永安建制,晋封“翼王五千岁“,当时很多水西洞热血青年踊跃参加太平军。尤应登.尤应增,体格健壮,武功高强,为翼王贴身护卫。
咸丰五年(1855年2月)随翼王在九江.湖口重创湘军水师,乘胜西征,三克武昌。尤应登.尤应增跟随翼王作战英勇,晋升大将。11月进军江西,攻占皖.赣.鄂三省大片强土。咸丰七年(1857年)天京事变后出走,10月驱安庆将士入江西,东西转战,试图救出被湘军围困的瑞卅.临江.吉安的翼殿诸军失利,尤应登负伤留医。后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而隐姓埋名,潜伏江西樟树。尤应增随军南下,至今下落不明,不知何方。
历史的车轮来到公元2022年,当年尤应登、尤应增的后裔魏群峰,在创业成功后,多年以来一直牢记祖训,想完成祖宗的遗训,在和平县找到祖词,认祖归宗。经过科学dNA鉴定,竟然奇迹般地找到了尤应登、尤应增两兄弟的祖籍所在地,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古寨镇水西村尤屋。当然了,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
后人有诗为证:
后裔群峰,网络经营,上市公司,店至京商。赓续血脉,网上连通,线下登访,基因比对,科学验证,数据恰当。茶根长辈,携孙返粤,认祖归宗,失散百年,回归家族,感念祖恩,慷慨解囊,完善设施,彰挺宗堂,弘扬美德,立碑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