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大唐盛世能持续多久。
我只希望,上天能让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少受创伤……”
还有遗憾吗?
尽自己的能力,做能做的事,就不留遗憾。
整个封禅仪式,要持续很多天。
第一天祭祀昊天上帝,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皇帝需要亲自登上泰山,亲自“缄封玉册”。
因此,在祭祀昊天上帝之后,皇帝和百官各自回去休息,为第二天的登山养精蓄锐。
“要登泰山啊!”
东宫的官员住得近,凑在一起说:“年迈的高官,有人抬着上去,我们年轻的就要自己走。”
有人看向年纪最小的张川柏:“你也要自己爬上去?”
“当然。”张川柏拍拍双腿,“不就是登泰山嘛!没有问题。”
李敬玄说:“此前,礼部问陛下,是否要銮舆登山,陛下也说自己登。”
泰山那么高!
陛下要用双脚亲自登山!
“陛下都亲自登山,除非实在年迈的,谁好意思要人抬着?”
还真是这么回事!
一些平日缺乏锻炼的人想着高耸入云的泰山,不禁暗暗苦恼……明日若是爬到一半就跟狗一样伸着舌头喘气,是不是太失礼?
第二日。
从清晨开始登山,沿途险峻崎岖难以一一描绘,无限风光在险峰。
爬到一半抬头远眺天关,仍然像从山谷底仰望高峰。
有的人已经气喘吁吁,真的像黄狗吐舌头。
但皇帝陛下的身姿依旧矫健。
仿佛这险峻的泰山对他来说如履平地。
顶着一连串头衔的张川柏,在一群公卿大臣的位置中,还算是靠前。
他看到了意气风发的皇帝陛下、精神奕奕的太子殿下。
他猛地想到,另一时空的李治登泰山,是让人抬上去的。
不行啊!
李九郎!
身为武力第一的李世民的儿子,你怎么可能让人抬?
监督李治锻炼身体!
将来再次封禅,也得走上去!
……
旭日当空。
正午时分,李世民登上泰山的登封坛。
紧随其后的,是太子李治和公卿大臣。
大臣里面,第一位的就是司徒长孙无忌。
张川柏不远不近地看着,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发现李治微微颤抖。
咦?
李治紧张?
你紧张什么?
封禅的是你父亲,又不是你!
要紧张,将来你自己封禅时再紧张吧!
李治:“……”
他在紧张什么呢?
他站在这里,让上天知道他是大唐的下一任皇帝。
忽然就有一种“受命于天”的沉重的使命感、责任感。
上帝的玉册放在玉匮里,配帝的玉册放在金匮里,都缠上金绳子、封上金泥、加盖玉玺,藏入封禅专用的石匣中。
“缄封玉册”仪式完成。
圣驾要返回临时搭建的营地。
张川柏望了望苍茫的大山,轻轻说:“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就是泰山。”
“你说什么?”旁边有人问。
“没什么,感慨一下爬山不容易。”
“你还好!正当壮年!不知道谁,明天起来两股颤颤,那才不容易。”
说谁呢?
说的该不会就是,下山的时候还喘气的那谁谁吧?
封禅是不容错过的盛事,可泰山真的不好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