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经》中说到要按次第来受戒。现今出家受戒,也是先受三皈,其次受五戒,再受十戒,而后受具足戒,最后受菩萨戒。但是古时候受戒的人,是发心为了脱生死。而现今受戒的人,大多是为了充当大僧而贪图体面。得了受戒的名头,从来没有往心里去。所以外地的二流子,下流坯,没有哪个不是受过三坛大戒的僧人。
此其弊由于清世祖罢试僧,免度牒。与近世之为师者贪名利,喜眷属之所致也。吾恐贵地诸僧,不知此义。谓度人出家,是第一好事。致匪类入法,法随以灭。故不避繁琐,而覼缕言之也。
这个弊病是由于清世祖顺治皇帝罢除了僧人考试的制度,免除了度牒手续。以及近世做师父的人贪图名利,喜欢眷属所导致的。我担心你那里的僧人,不知道这个道理,而认为度人出家,是第一等的好事。导致行为不端的人进入佛门,佛法随之而灭。所以不怕繁琐,而详细说说。
须知净土一法,乃如来一代时教,最玄最妙,至圆至顿之法门(一法具一切法名圆,即生修,即生证名顿)。博地凡夫,亦能入此法中。等觉菩萨,不能出此法外。实上圣下凡,速成佛道之一条捷径。诸佛诸祖,普度众生之一只慈航。于此不生信心,或信不真切,便是业深障重,不合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世永劫在此世界,常轮六道,无有出期。
必须知道净土法门是如来一代时教中最玄最妙、至圆至顿的法门(一个法含摄一切法门,名圆。当生修行,当生证果,名顿)。博地凡夫也能进入此法门中,等觉菩萨也不能超出这个法门以外—— 确实是上圣下凡速成佛道的一条捷径,诸佛诸祖普度众生的一艘慈航。对于这样的法门如果不生信心,或者信不真切,那就是业障深重,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的因缘还不具备。就要永劫永世在此世界六道当中轮回,没有出离的日期。
纵得人天,为时甚少,如客邸寄居。一堕三途,则其时甚长,如安住家乡。每一思及,衣毛皆竖。不惜苦口,恳告同人。今为阁下引一明证。庶可策发信愿之心,而鼓励宏赞之力耳。
纵然得生到了人天两善道,也会像暂时寄住在旅店一样时间短暂;一旦堕入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中,却好像住在自己家乡一样时间漫长。每次想到这些,心惊胆战,寒毛直竖。所以不惜苦口婆心,恳切地告诉同修们。现在为你引出一个明确的证据,想必可以使你策励自己发起信愿念佛之心,进而振奋自己来弘扬赞叹净土法门了。
此之法门,唯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专说。其余一切大乘经中,无不发明此事。其他勿论。华严一经,乃佛初成道,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直说界外大法,不与凡夫二乘所共。
净土法门,有《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专门予以阐说。而其余一切大乘经中,没有不显发阐明净土事理的。其它的且不说,《华严经》,这是佛陀最初成道,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直接宣说的超出三界之外的菩萨大法,凡夫及二乘无法一同听受。
末后入法界品,善财童子(童子,乃断惑证真,破无明复本性之美称,非如塑像作小孩子,为童子也。文殊菩萨,华严有处亦称文殊童子,余经亦有作此称者),受文殊教,遍参知识。
最后的入法界品,善财童子(童子,是断惑证真,破除无明,恢复本性的美称,不是塑像是小孩子的模样,所以才叫童子。对于文殊菩萨,《华严经》中有的地方也称文殊童子,其余经中也有这样称谓的),受文殊菩萨的教导,普遍参访善知识。
初见德云,即闻念佛法门,遂证初住。从此随参随证。至五十三普贤菩萨所。普贤以威神加被,令善财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名等觉菩萨)。然后普贤令善财,与华藏海众,一切诸大菩萨,发十大愿王。以此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最初参见德云比丘,就听闻到念佛法门,于是证得初住位。从此每参访一位善知识,随即就证得一个位次。第五十三参到了普贤菩萨的所在。普贤菩萨以威神加被,使善财童子所证的果位与普贤菩萨相等,与诸佛相等(这名为等觉菩萨)。然后普贤菩萨教善财童子,与华藏世界一切诸大菩萨,同发十大愿王。以此十大愿王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望圆满成就佛果。
又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章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佛名。满十声已,灭罪往生。
又者,《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章说: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佛名。满十声已,灭罪往生。
龙舒净土文中张善和,张钟馗等,即是其人。上之则文殊(文殊有发愿经)普贤,久成佛道之大菩萨。下之则五逆十恶,将堕地狱之恶众生。皆承弥陀接引之力,皆为净土所摄之机。
《龙舒净土文》中的张善和,张钟馗等人,就是这样的情况(生前作恶,十念往生)。就上位来说,有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有《文殊发愿经》)、普贤菩萨这样久成佛道的大菩萨;下劣来说,有五逆十恶,将要堕入地狱的恶业众生。都承阿弥陀佛接引的力量,全都是净土法门所收摄的根机。
可见法门广大,了无弃物。佛愿宏深,等视众生。吾尝有联云,舍西方捷径,九界众生,上何以圆成佛道。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可见净土法门广大无边,不遗弃任何一个事物。阿弥陀佛愿力宏深,平等看待一切众生。我曾经有一副对联写道:“舍西方捷径,九界众生,上何以圆成佛道。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阁下当发大勇猛,发大精进,担荷此法。取古人宏扬净土之逗机言论,为乡里倡。居尘不染,即俗修真。方合融脱命名之义。盖融脱者,乃和光而不同其尘之谓也。鄙见如此,不知阁下以为何如。祈自裁度。
你应当发大勇猛,发大精进,担荷起净土法门。摘取古人宏扬净土契合时机的言论,来为乡里作倡导。居在尘俗,不染凡情,基于世俗来修真常,方才符合“融脱”这个名字的意义。融脱,就是"和光不同尘"(与众生和谐共处而不被众生烦恼所染)的意思。我的浅见是这样的,不知你认为如何呢,祈望你自己定夺吧。复顾显微居士书
令友某君,对于佛学种种情见。及复阁下书,虽数百言。只因因果,空有,事理,性相混乱。致于金刚,于净土,悉皆不依佛祖诚言生信。妄自违理究理。欲为出格之大智慧人,不肯堕于愚夫愚妇之窠臼。而自谓为理障,实则是业障于心。如盲睹日,了不见其光相,尚谓见者为妄。岂不大可哀哉。
你的朋友,对于佛学的种种情见,还有他给你的回信中所说的,尽管只有几百字。然而因为他对因果,空有,事理,性相这些概念混乱不清,所以导致他对《金刚经》、净土法门,全都不依从佛陀真实的话语而生起信心,却错妄地通过违背道理的方法来推究佛理。想要成为超出常格的大智慧之人,而不肯守愚夫愚妇的本分 (念佛求生净土) 。虽然他自己认为自己存在佛理上的障碍,实际上是宿业障蔽在心。如同盲人看太阳,根本看不到阳光,反而认为看见阳光的人弄错了。这不是太悲哀了吗。
此种知见,诚不易破。况(光)之所说,语涉支离,理难彻透。固当愈滋疑议,有损无益矣。欲不奉命,恐或见责。且作塞责之计,而妄评之。祈勿致于某君。否则撕裂践踏,或所不免。
这种知见,实在不容易破除。何况我所说的,语言支离破碎,义理很难透彻地理解。这样会更加滋长他的疑议,有损无益。想要不奉命予以回答,又恐怕你会责怪。权且就妄自评说几句,来搪塞责任。祈望你不要将这封信寄给你那位朋友。否则,或许难免要被撕碎践踏了。
若以(光)之文论,则适当其宜。若以其中所说,不是引经之文,便是宗经之义。而字又为世间至宝,被彼践踏。不但彼自获罪不浅,阁下与(光),亦复获罪不浅也。
如果就我的文章来说,那么被撕碎践踏是很合适的;然而文中的内容,不是引用经典的原文,就是宗主于经典的义理。并且文字又是世间的至宝,如果被他践踏,不但他自己获罪不浅,就连你和我也获罪不浅啊。
今代为复曰,谛观来书,种种议论。一言以蔽之,曰以凡夫知见妄测佛智而已。且吾人从生至死,内而身心,外而境界,何一能知其所以然。从自有知识以来,见前人之所为,而自亦为之。遂得身体成立,诸事顺适,身心安乐。从生至死,受用自在。
现在代替你为他回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