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二十五(1 / 2)

接到你的信,知道你所在的地方由于你的提倡,净土法门得以盛行,非常欣慰。

光徒张虚名,毫无实德,但愿有益于人,即属虚张声势,其损在我,而人或得益,亦所乐为。

我徒有虚假名声,毫无真实德行,只希望能够利益于他人。即使是虚张声势的事情,只不过我自己受损害而已,只要其他人从中可能得到利益,那么我也是乐意做的。

如谈梅口酸,想崖足战,虽无实事,人起斯心。亦非无益。

就像谈到梅子,口里就会发酸,想到悬崖,脚底就会打战,虽然没有见到实际的事和物,而听到的人却会生起相应的心念。也不是没有利益。

至于阁下拟以慈觉故事,直令光惭愧无地耳。光愿再寄二十包文钞,以期送有缘,并留图书馆以长供阅览。

至于你把我比拟为慈觉大师,这真是令我惭愧的无地自容。我想再寄二十包文钞,以期望送给有缘人,并留在图书馆以长期提供阅览。

又今之提倡佛学,须注重于净土法门,及因果报应。并令入社之人,各各戒杀护生,各各善教儿女。

又现在提倡佛学,必须注重于净土法门,以及因果报应。并令进入莲社的人,各各都要戒杀护生,各各都要教好儿女。

国之荒乱,由乏贤人,其源由家无善教而始。而家庭之教,母教更为要紧,故教女比教子关系更大也。

国家的荒乱,是由于缺乏贤能之人,这个源头是由于家庭没有好的教育而开始的。而家庭的教育,母教更为重要,所以教育女儿比教育儿子的关系更大。

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人少有贤母,长有贤妻,欲不为贤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图太平之良策也。愿阁下于提倡佛学时,谆谆以此告之,庶佛法世间法皆振兴也。

有了贤慧的女子,就有了贤妻贤母了。一个人小时候有贤良的母亲,长大了有贤慧的妻子,想要不成为贤能之人,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正本清源,图谋太平的良策。愿你在提倡佛学之时,真诚恳切地以此来劝告大家,使得佛法、世间法,都能够得以振兴啊。复唐大圆居士书

观汝书言学生话,不禁令人好笑。今说一喻,譬如太医院御医,凡医书,病源,脉诀,读得熟如明镜映现,及至临症,则茫无所从,不知该用何药。汝之所问,与此医生见识,毫无有异。

看你在信中言及学生所说的话,不禁令人好笑。现在说个比喻,譬如太医院的御医,凡是医书,如《病源》、《脉诀》等,都读得烂熟,如同明镜映现一般,但到了临床对症,就茫然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用什么药。你所问的,与这个医生的见识,没有丝毫的差异。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非只当一种高超玄妙话说说。彼下劣知见之当哲学研究佛法者来,必须先对彼说佛说法之所以然,是要人对治习气,洗心涤虑,敦伦尽分,慈悲仁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自利利他,共证真常,渐次修习,至成佛道耳。

佛法原本是教人了生死的,并不是只当作一种高超玄妙的话来说的。那些下劣知见,将佛法当作哲学来研究的人来了,必须先对他们说明佛陀说法的所以然,是要我们对治习气,洗净内心,涤清思虑,敦崇伦常,恪尽己分,慈悲一切,仁义礼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自利利他,共证真常,渐次修习,最后成就佛道罢了。

所有经教,皆为发明如上所说诸事理故。若唯求明了,不欲实行,岂非优人作戏,尚得谓之为学生乎。

所有的经教,都是为了发明如上面所说的诸多事理的缘故。如果只求明白了解,不想去实行,难道不是如同演员演戏,还能称为是学生吗?

如其天姿聪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仍须以净土法门而为依归,庶不至有因无果,致以了生脱死之妙法,作口头活计,莫由得其实益也。

如果他的天姿聪敏,不妨研究性相各个宗派,但仍然必须以净土法门作为依归,才不至于有因无果,导致将了生脱死的妙法,当作口头功夫,而不能得到其实际利益。

必须要主敬存诚,对经像如对活佛,不敢稍存怠忽,庶几随己之诚大小,而得浅深诸利益也。至于根机钝者,且专研究净土法门,果真信得及,守得定,决定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校彼深通经论,而不实行净土法门者,其利益奚啻天地悬殊也。

必须要恪守诚敬,对经像如同面对活佛,不敢稍稍存一丝懈怠轻忽,才可以随自己的诚心大小,而得到或浅或深的利益。至于根机愚钝的人,暂且专门研究净土法门,果真信心足够,守得稳定,决定在这一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比起那些深通经论,而不实行净土法门的人,其中的利益何止天地悬殊啊!

如上所说,无论甚么资格,最初先下这一味药。则无论甚么邪执谬见,我慢放肆,高推圣境,下劣自居等病,由此一味阿伽陀万病总治之药,无不随手而愈。

如上面所说,无论什么资格,最初先下这一味药。那么无论什么邪执谬见,我慢放肆,高推圣境,自居下劣等毛病,由此一味阿伽陀万病总治之药,没有不随手而治愈的。

汝学到一肚皮佛法,于此二种学生,便没奈何。可知汝但知说药,自己也未实行,使汝实行,断不至怀此种疑。而以昔某某为文殊普贤之俦,此皆由不能鉴别真伪,遂致茫无所从,或至以伪为真也。

你学到一肚皮的佛法,对这二种学生,便无可奈何。可知你也只知道说药,自己也没有去实行,假使你有实际行持,断然不至于有这种疑惑。而将过去的某某人认为是文殊、普贤那样的大菩萨,这都是由于不能鉴别真伪,于是导致茫然无所适从,或者以假为真。

汝父之不能吃素,由于不细心体贴,反身而观。设使自己作了食物之牲,断不至愿人杀而食我,今有五谷养命,尚欲助其贪馋,生死不了,到了被人食时,诚可哀悯,而已无可救援矣,哀哉。

你父亲不能吃素,这是由于他没有细心体会动物被杀的痛苦,以及没有反观自己,换位思考的缘故。假使自己做了被吃的动物,断然不会愿意别人来杀、来吃我,现在有五谷来养活性命,尚且想要助长这个贪馋吃肉之心。生死没有了断,到了被别人吃的时候,就实在是值得哀悯了,然而却已经没办法救援,悲哀啊!

念如已剃发,受戒固为正理,何必又待。但须审其本心,及察其平日对境之感想,果能具足清操,便当成就僧相。如或虽近此种气象,难具百折不回之真切铁心,则还是从夫为嘉。

念如已经剃发,受戒当然是正理,何必又要再等。只须审察她的本心,以及观察她平日对境的感想。如果真的能够具足清净操守,就应当成就僧相。如果虽然接近这种气象,但是不具备百折不回的真切铁心,那么还是从夫嫁人为好。

念光亦然。汝于某报中,载念如念光二人之论,(光)绝不以为然。即使实是九岁童女所说,不登报有何所损。倘代为作,则成欺世欺人而令作伪。即彼自作,或致自矜自恃,遂成我慢。此等皆汝不知临症下药之实案。

念光也是如此。你在某份报纸中,登载了念如、念光二个人的言论,我绝对不以为然。即使确实是九岁的小女孩所说,不登报,又有什么损失。倘若是代替而写,就成了欺骗世人,而令他人作假。即使是她们自己写的,也可能使她们借此自我夸耀,于是就成了我慢。这些都是你不知道对症下药的实际案例。

汝既不以(光)为无知,(光)不妨以无知为有知而与汝言之。汝绝不知教小人之法则,故有此举。使汝知者,断不登报。

你既然不以我为无知,我也不妨以无知为有知,而对你说明。你绝对不知道教育小孩的法则,所以有这个举动。假使你知道的话,断然不会登报。

显荫之天姿极聪明,自己本好胜好名,谛法师不能下抑彼矜张之药,至于短命而死。汝于念光亦然。

显荫法师的天姿极为聪明,加上他自己本来就好胜好名。而谛闲法师又没能对他开出抑制他那骄傲习性的药方,以至于他最终短命而死。你对于念光也是如此。

无得居士,既有六十老父,何得要出家。使不出家,无由闻法修行,尚有可原。

无得居士,既然有六十岁的老父亲在,为何一定要出家呢。假使不出家就没办法闻法修行,尚且情有可原。

今藩篱大撤,在家人研究修习者其多如林,得利益生西方者,亦常有其事,何得要离亲出家乎。此事(光)绝不赞成。

现在各种界限障碍都撤除了,在家人研究修习佛法的人,多得如林,得利益生西方的人,也是常有的事,何必一定要离开亲人而出家呢?这件事我绝对不赞成。

按实说,当今修行,还是在家人好,何以故,以一切无碍故。出家人之障碍,比在家人多,是以非真实发道心者,皆成下流坯,无益于法,有玷于佛也。

按实说,当今修行,还是在家人好,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无障碍的缘故。出家人的障碍,比在家人多。所以现今如果不是真实发起道心的出家人,大都沦为了下流坯,不仅无益于法道,反而有污于佛门。复汪雨木居士书(附来书)

汪雨木来信:

雨木念佛十年,略知旨趣。窃谓灵峰,梦东诸大师,及我师文钞,所示念佛方法,大抵皆就愚夫愚妇通途立说。

我(雨木)念佛十年,大略知道一些旨趣。我认为灵峰蕅益、梦东等诸位大师,以及师父您的《文钞》,所开示的念佛方法,大都是针对愚夫愚妇的一般说法。

若吾辈能通文字,心思复杂之人,仍用彼愚夫愚妇之念佛方法,断断不能往生净土。

像我们这些能够通达文字,心思复杂的人,仍然用愚夫愚妇的念佛方法,断断不能往生净土。

鄙意以为念佛求生之人,当先求知念佛的是谁,盖既见主人翁,则念佛方有用处,往生方有把握。不特念佛应当如是,即念经持咒,亦何莫不然。

我认为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应当先求知道念佛的是谁 (这说法是禅宗的参话头方法,禅宗通过参‘念佛是谁’这话头,以达明心见性) ,因为见到主人翁之后 (禅宗明心见性的说法) ,念佛才有用处,往生才有把握。不只念佛应当如此,就是念经持咒,也如何不是如此呢?

今人动谓老实念佛,死心念佛,即可往生。不知苟不能识得念佛的是谁,则念佛何能老实,何能死心。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老实念佛,死心念佛,就可以往生。不知道如果不能够认识到念佛的是谁,那么念佛如何能够老实,如何能够死心。

纵使日夜十万声,于生死有何相干哉。有以古人多专主持名,不参是谁相诘者。雨木曰,此乃古德罢参以后之事,初心非可效法也。

纵使日夜念十万声佛号,对于生死有什么相干呢?有人质疑我说:"古人大多专门主张持名念佛,不参念佛是谁"。我说:这是古德参禅大彻大悟之后就不再继续看话头了,初学的人不可以效法。

雨木见今日念佛之人,十九不明此旨,实可哀愍。尝时时苦口劝人,而居士中竟有谓我为邪见者。佛法真义,沉晦至此,曷胜痛叹。兹特披陈所怀,敬求印证,并乞详加阐示,众生之幸,非仅雨木一人之幸也。

我见到现今的念佛之人,十个有九个不明白这个旨义,实在是值得哀愍。我时常以此苦口劝导别人,而居士当中,竟有人认为我说的是邪见。佛法的真义,沉隐暗晦到如此地步,我非常痛心悲叹啊。现在特别披露陈述心中所想,敬求您来印证,并乞求您详细加以阐示,这是众生的幸运,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幸运啊!

* * *印祖回信:

详观来书,不胜钦佩。阁下欲令一切人亲见本来,直登上品,观经所谓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发菩提心,劝进行者,其阁下之谓乎。

详细看了你的来信,非常钦佩你的发心。你想要使一切人都能够亲见本来面目 (明心见性) ,直登上品莲台。《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说的:“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发菩提心,劝进行者”,说的不就是阁下你吗?

虽然,说法当须观机,若不察机,妄投法药,则与庸医以药杀人无异。

虽然如此,宣说佛法必须要观察听法者的根机。如果不观察对方的根机,就错妄的投下法药,就与庸医以药杀人没有两样。

须知禅净二宗,归元是一,修法各别。禅以彻见本来面目为宗,净以信愿念佛求生为宗。

必须知道,禅宗净土二个宗派,归元本是同一,但修行的方法,各不相同。禅宗以彻见本来面目为宗旨,净土以信愿念佛求生极乐为宗旨。

使世皆上根,则阁下所说,诚为有益。而上根甚少,中下甚多,不教以信愿求生,而教以参究是谁,参而得之,固为大幸,尚须重发切愿,以求往生。

假使世间都是上根之人,那么阁下你所说的,确实是有利益。而实际上世间的上根人很少,中下根的人很多。如果不教他们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而教他们来参究念佛是谁。假如参究成功了,这自然是大幸,而接下来也还是必须再发起深切的愿心,来念佛求生净土。

若参而不得,以心中常存一不知是谁不能往生之念,则断无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之事矣。

如果参究没有成功,那么因为心中常常存有一个"不知念佛是谁,就不能往生"的念头,从而就断然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了。

而今之参者,其能真到大彻大悟地位者有几。夫知念佛的是谁者,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

而现今参禅的人中间,能够真正参到大彻大悟地位的有几个呢。知道"念佛是谁",说的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