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李荷华第二次成功实现引爆,说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立即投入生产,送到前线。
李荷华提出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就是大秦军工制造完成后,立即运往前线。
因为油水混合物的厌氧发酵需要时间。
根据计算,大约半年时间,就能发酵得差不多了。
大约估摸着,送到战士们手里,要一年时间。
秦军一路西征,属于是一边攻略城池,一边建造道路。
虽然不如秦直道那般工整,但是马车可以平稳快速行驶,极大的缩短了通行时间。
秦朝有想过走水路,用船只运送,但是由于无人开荒,导致海上仍属于无知领域。
大秦军工关于炼制玄液的研究,并非一无所获,起码让他们弄出来沥青。
还有,成功提炼出可直接点燃的石油。
这次李信运送回来的石油原油,属于重质原油,闪点高难以直接燃烧,好处就是能够提炼出更多的沥青。
只有轻质石油的闪点低,才能直接用火点燃。
而中亚地区,大多数都是轻质低硫原油,李信也算是运气逆天,偏偏就找到了一个稀有的重质油田。
重质原油,又黏又稠,含硫量也很高,必须经过复杂的提炼工序,才能将汽油等轻质优品提炼出来。
而制造“东方明”炸弹的油水混合物,其中的油,就是经过提炼的,并不是简单的倒水进去。
......
嬴政来到大秦军工一处实验室,他沉声询问:“那个气轮研究还没有头绪吗?”
“回陛下,很难。”
关于蒸汽机的研发,嬴政当初画了图纸,亲自来到大秦军工里,让人做出原型机。
结果却大失所望,失败的原因就是,动能不足。
嬴政的想法是很好的,制作出长度不一的冷热气管,通过气流交替运作,从理论上没有问题。
不足之处就在于,所产生的动能出乎意料的低,根本无法带动车轮自转。
蒸汽机的研发,一下子陷入了瓶颈。
工匠们尝试过各种方法,都无法解决这个难题。
嬴政沉默了,他好不容易用心一次,结果却伤他如此彻底。
当初他在大秦军工里,逗留了两个月,没日没夜投入到原型机的研究生产中。
可惜后来,失败了好几次,他迫不得已先放下执念,重新回到工作状态。
嬴政叹了口气轻声说道:“看来,朕的确不适合。”
一代“科研皇帝”,因为种种现实原因,提前夭折。
嬴政具备很强的自律性,他清楚自己不能玩物丧志。
如今的太子扶苏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秦朝仍需要他来维护统治。
况且,疆域增加,每日要处理的事务也会随之增加。
嬴政真的很忙。
“你们继续,一旦有了眉目,通知朕。”
“唯——”
......
挛鞮依失忆的事情,宋坤并没有写信告诉嬴政,他觉得完全没必要。
不是所有生活,都要分享出去的。
挛鞮依患了阿兹尔海默症,难道说出去就能让她恢复正常吗?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度过了平淡的一年,来到公元前215年。
在半年以前,勍军和罗马军团再次碰撞,双方又打了个势均力敌。
谁也没有讨得好处,于是双方很有默契的进入漫长的休战期。
罗马军团强在第三纵列的重装步兵,勍军的重骑兵很难突破。
同样都是重装,就输在数量。
养一个重装骑兵和养十个重装步兵,你猜哪个代价更高?
经历过第一次失败之后,独孤夏再也没有派出重骑兵去硬碰硬了,因为这是送死的行为。
理论上,重装骑兵要比重装步兵强大。
可实际上呢?当勍军的第一波重骑兵突破重围后,结果罗马军团很快就将重步兵补充上来,将冲入敌群的勍军重骑兵团殴致死。
不得不说,罗马共和国,真的是勍朝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强对手。
无论是战士作战素质,还是人员数量,以及战术安排,双方的差距非常小。
也许在装备上小有领先,但是不多。
罗马共和国为了应付迦太基和勍朝的攻打,将军团人数猛然扩充至百万。
先说一下这个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征兵制度。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入伍的,他们是按照财产多少去履行自己的军事义务。
只有公民具备一定财产的人才可以服兵役,如果你一无所有的话,想要当兵?痴心妄想吧。
“我都是有钱人了,为何还要去战场拼个你死我活呢?”
罗马军团主要是由中低层公民构成,处在阶级顶端的贵族不会跟你去拼命。
而战争是可以获得大量财富的手段,没有之一。
因为,每当罗马占领了一处地方,将会将那片区域的土地和战利品平均分配给所有参战人员。
是公平公正的平均分,即使是贵族和将军,与士兵领取到的土地份额,是一样的。
军功对等分,这种诱惑你干不干?
虽然入伍需要个人自备武器装备,但是依旧有很多人报名参与,他们将入伍视作一个荣耀。
而如今,勍朝已经将塞琉古北部至马其顿的所有区域全部攻占并统一。
一旦输给了罗马,那这么大片土地,绝对会失守。
对于罗马共和国而言,面对一大片远比现有领土还要广袤的区域,他们肯定心动不已。
就指望着打败勍军,然后往东边扩大。
因此,征兵的理由合乎情理。
至于为何只征兵至百万,那是因为顶级贵族没有下场,那群人惜命得很。
而大部分想要入伍,但苦于财产不足的贫民,他们却被拒之门外。
所以,罗马共和国目前为止,最多只能征兵从七十万至百万人。
一旦勍军把他们逼急了,说不定会放弃现有的征兵制,改为募兵制,将那批不符合入伍条件的贫民也吸收进来。
勍军客场作战,具备了先天兵源不足的劣势。
因此,独孤华打算放缓进攻速度,减少攻城次数,现在他跑到帕加马区域,操练由当地土着组成的二十万大军。
等到时机成熟后,再一击毙命!
对于罗马共和国而言,勍军也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他们同样不能犯错误。
蒙恬,早就退居幕后了,如今的勍军,是由独孤华和独孤夏两兄弟为主帅。
他最多就是在看不下去的情况下,才会开口指证。
不过,这两个小表弟的表现,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别说犯错了,一切决策都是那么完美。
......
另一边,位于西亚的秦军,同样不着急发动与托勒密的战争。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要平定塞琉古地区的民间叛乱。
秦朝中西亚地区有叛乱,托勒密王朝那边同样发生了叛乱。
前面说到,托勒密四世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几乎不谙政事。
他即位后不久,就出尔反尔的将逃亡到境内的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给逮捕了。
说起来也是戏剧性,斯巴达国王本来在塞拉西亚地区,与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组建的联军中,惨败而归。
然后他就跑,带着残余兵力赶紧跑,南下一直跑,结果又碰到了刚打败塞琉古王国的秦军。
秦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一个喷嚏就将斯巴达仅剩的兵力给消灭殆尽。
这下坏了,斯巴达国王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没有办法,他只能继续跑路,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三世非常热情的接纳了他。
为什么说是出尔反尔呢?因为托勒密三世曾经许诺过,一定会庇佑他,并且支持斯巴达恢复过去的辉煌。
至于为何托勒密三世会如此掏心掏肺呢?那就不得而知了,肯定是斯巴达国王承诺付出什么代价。
可是,当托勒密三世死后,他的儿子托勒密四世登基,却亲手撕毁了两国友好军事联盟的协议。
斯巴达国王心里那个气愤啊,我都出卖了灵魂,结果你们现在居然还不放过我?
于是,他想方设法的越狱成功,在亚历山大(城邑名)发动了一次暴乱。
不出意外的话,斯巴达国王的暴动,失败了,只能饮恨西北,自绝身亡。
而这次暴动,对于托勒密王朝而言,影响非常巨大。
其中就牵扯到王朝内部一名出色的指挥官,他也叛变了。
真不知道,谋反这个不良风气是不是会传染。
即便内忧外患,托勒密四世依旧沉迷于酒色之中,他不管不顾,导致首席大臣索西比乌斯在朝中的权力和声望,日渐膨胀。
纵观中外古今,一个强盛王朝的衰落,与昏君、摄政有很大关系。
托勒密王朝的覆灭,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
+++++++++++++
白辛云和王贲,被李信安排去镇压暴乱。
两人的手段十分强硬,直接就是大屠杀,杀到你们怀疑人生,杀到你们心理恐惧,杀到你们不敢再妄图谋反。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确实在短时间内非常奏效。
经过两年半的平反运动,秦军总算是彻底掌控了塞琉古地区。
在后续的一年时间里,没有再发生任何民间暴乱。
一夜,李信召集手下部将,开了一次战前会议。
“如今天下初定,而士卒们出门在外已有多时,故此,攻打托勒密,势不容缓。”
李信的这个提议,得到了绝大多数将领的支持。
可是,托勒密王朝哪有那么好进攻啊?
别的不说,那片尼罗河三角洲就是天然的绝佳防守区域。
李信担心会出意外,于是他选择稳健的计划。
先缓慢推进,试一试托勒密王朝的真实实力。
就在李信安排战术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士卒冲入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