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章 跟藩王讨论削藩。(1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1533 字 6个月前

吴王和闽国公双方,把关于运河的合作讨论的差不多了。

按照正常的会谈流程,接下来该准备举行宴会,然后让文书人员拟定一个合作备忘录了。

但是闽国公世子郑瑞安终于找到机会,向吴王朱简烜问出了自己想问的事情

“殿下,恕在下冒昧,在下听说殿下幼时就支持削藩?”

按照这时候的习惯,朱简烜今年刚满十五岁,但是个头已经超过一米七了,完全是一个成年人的个头了。

说幼时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朱简烜听到这个问题就挺无奈的

“我回到澳洲之后,闲暇的时候翻看了这两年的报纸,发现这件事情越传越离谱了。

“当时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我的观点也很简单。

“我其实是不支持在神州本土核心地区设立藩国,那样属于取乱之道。

“历朝历代的经验数不胜数。

“但我支持在偏远地方,在海外土地上设立藩国,那样有助于开发和控制偏远的土地。

“美国之所以能独立,就是与英国本土隔着大西洋。

“英国国王和朝廷的政令,根本没有办法在美国正常的实施,却还想要直接统治,最终的结果就是叛乱和独立。

“当时父皇要为我在浙江封藩建国,我就要求以浙江换澳洲和周围岛屿。

“最后父皇同意了,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朱简烜轻描淡写的说了当时的情况,郑瑞安和两个幕僚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浙江!”

“换澳洲?”

“这怎么可能相提并论啊?”

浙江是什么地方,现场的所有人都很清楚。

总人口有两千多万,仅次于南直隶地区,是大明最富裕的几个地方之一。

朱简烜竟然没有接这块封地,而是拿这么个全天下最好的几个地方之一,换成了澳洲这块不毛之地。

陈裕洋和林建兴两人,都是下意识的觉得,朱简烜是考虑到了留在浙江,肯定会成为下一代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才决定换地方的。

两千多万人口还富得流油,关键是紧挨着直隶南京,在这种地方设立藩国,那是要让新皇帝夜不能寐。

但是郑瑞安却更加在意朱简烜的理由

“殿下……不支持在本土设立藩国?也就是说支持在本土范围削藩?”

朱简烜稍微沉吟了那么几秒钟

“与其说削藩,不如说是建议移藩,将本土藩国迁到海外去。

“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降低藩镇的损失和抵触。

“也能让中央朝廷腾出手来,专心北伐中原,收复故土旧都。”

郑瑞安听了这些就有些激动

“也就是说,殿下觉得北伐比削藩更重要吗?但是不削藩如何才能北伐?”

这时候林建兴和陈裕洋已经缓过劲来了,听着自己家世子跟吴王殿下的对话内容,都是吓得心肝都要跳出来了。

你们一个藩国世子,一个藩国的君主,怎么在这里光明正大的讨论削藩?

林建兴压低了声音提醒郑瑞安

“世子慎言,慎言啊……”

朱简烜跟郑瑞安聊了几句话,已经发现郑瑞安的思想问题了。

这个藩国的世子,他说话的方式甚至思考的方式,可能已经开始转向民族主义的方向了。

这个时代大明内部藩镇割据,北方又被胡虏占据半壁江山,这种现状孕育出了以北伐和削藩为诉求的新思潮。

这种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与他们的长辈有着很大的不同了。

这些统治阶级的新生代,被理所当然的理想化思想影响,有可能会背叛他们的出身阶级。

等到北伐真正成功的时候,就是这种思想真正成熟,并且会成为大明主流思想的时候。

朱简烜有意识谈和引导郑瑞安,所以现在非常果断发表了观点

“当然是北伐更重要,那些报纸上扯什么攘外必先安内,全都是书生之见。

“削藩和北伐本来就是一件事情的一体两面,根本就不可能先解决其中一件再去做另一件。

“必须一只手强行按住一方,同时另一只手去解决另一方。

“具体先解决谁,要付出的代价是比较类似的,但是结果却肯定会有差异。

“如果首先削藩成功了,想要北伐也还是要打一场。

“伪清一朝的虏酋是不可能直接投降的,我们也不会允许他们投降。

“而且大明削藩的时候,伪清就算是南下捣乱失败,也有机会马上撤退逃往北美。

“若是首先北伐,那就可以选择跨海远征辽东,提前堵住虏酋去路。

“都到北伐成功以后,本土藩镇可能就不用再专门削了。

“父皇下一道圣旨,大部分藩镇都会自请撤藩的。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父皇允许他们移藩海外,否则他们跑都没地方跑。”

郑瑞安不理会幕僚的提醒,继续追问朱简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