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章 烟囱是财富的象征(1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1702 字 6个月前

费淳和曹振东在泉州住了三天,等闽国公世子郑瑞安为首的使团准备完成,然后两支船队一起南下澳洲。

闽国公郑家也有蒸汽明轮船,而且还为数不少,只是单船吨位大多比较小。

咸宁三十八年七月十二日,双方的船队抵达吴王都。

船队进港的时候,郑瑞安为首的闽国公使团成员,都来到船头观察岸上的情况。

然后都慢慢的张大了嘴巴,觉得眼前的景象非常的不可思议。

朱简烜看到自己的王都城区景象的时候,感觉看到了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时代的城市。

朱简烜虽然对王都得发展速度比较满意,但是王府的城市本身相比后世的大城市而言是非常不起眼的。

所以朱简烜来的时候更多的是感慨,没有什么惊讶心理。

但是出身手工业时代的大明土著精英们,却很容易被早期工业城市的景象所震撼

郑瑞安眺望远方,带着惊讶、赞叹、疑惑的情绪念叨

“自咸宁三十二年初,第一批大明移民抵达澳洲算起,到现在也刚刚过去了六年多而已吧?

“以往新设立的藩国,别说建国六年的时候,就算建国十年之后,也多半还是一片乡村景象,甚至可能是热带雨林景象。

“但是吴国王都这里……周围虽然也有乡村景色,但竟然有了这么一片庞大的工业化城市。

“大家看到码头背后了吗,那些喷吐着烟雾的高耸的烟囱数量太多了,比咱们大明本土的很多大城市都要多。”

闽国公幕僚府幕僚陈裕洋,地位类似于吴国的秘书,大明朝廷的大学士,陪同郑瑞安来谈判。

陈裕洋听到自己家世子的赞叹,也发自肺腑的附和说

“世子所言极是,这些烟筒对应的全都是新式工厂,全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聚宝盆。

“咱们泉州城外都没有这么多的新工厂。

“而且世子可以看看这城区的房屋,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规模,比一般的府城都要大了。

“可能已经聚集了数十万人。

“吴国现在虽然可能只有百余万人,但是把几十万人聚集在了城区,就能建设出这么多的工厂。”

这时候的人根本没有现代的环保概念,看到大烟囱不但不会厌恶,反而会心生向往。

因为现在的大烟囱对应着新工厂,而新工厂就是财富的象征。

哪里有大片的烟囱,哪里就是富庶之地。

闽国公的另一个幕僚林建兴,听着这边两人的对话内容,也忍不住发表了一下惊叹之情

“短短六年……就有如此成就,不愧是在世鲁班的吴王殿下啊。”

陈裕洋与林建兴不是很对付,所以听到这话就下意识的反问

“吴王殿下今年才刚到澳洲,澳洲的建设与吴王殿下何干?”

林建兴马上回敬

“吴王殿下确实是今年才刚到澳洲,但澳洲开发用的全都是吴王殿下的发明?

“火轮船,蒸汽机,热高炉,空气转炉,蒸汽机床,强化橡胶,哪个不是吴王殿下创造的?

“如果没有蒸汽火轮船,我们往来澳洲怎么可能如此方便?

“用传统帆船来澳洲,一年能跑一趟就不错了,一年送来十万人就不错了。

“关键是没办法随时从本土采购机械材料。

“别说六年了,继续建设二十年三十年,也没有现在的规模。

“换成别的皇子,从一开始就根本就不会来这里到藩王,来了多半也会再回去。

“没有吴王殿下的发明和高瞻远瞩,就没有我们看到的这一切。”

这个时代的皇子皇孙们,从小就在世界最大城市应天府长大的,越来越不愿意到海外去当藩王了。

很多皇子小时候不谙世事,很多都想着到海外去当国王。

但是长大了之后,特别是就藩了之后,很多都受不了海外的蛮荒。

最近这些年,已经出现过好几次藩王请求回京,让皇帝另外安排人去当藩王的事情了。

陈裕洋知道林建兴说的是实话,但是仍然想要继续跟林建兴争执。

不过闽国公世子郑瑞安忽然意有所指的发话了

“澳洲建设之所以能够迅速,当然主要是仰赖吴王殿下的新发明。

“但也是因为,这是一片新拓之地,完全没有其他内外势力掣肘。

“所以吴国才能够放开了手脚,直接建设最新式的蒸汽工厂。”

郑瑞安心里面经常思考的事情,不可能完全隐藏的住。

闽国公的两个幕僚,路上跟郑瑞安打交道多了,就能隐约猜得出世子的心态。

面对这个话题直接不敢接茬,全都干脆的闭上了嘴巴看风景。

郑瑞安一行人的讨论出的观点本身倒是没有错,但都没有意识到到吴国建设速度快的真正逻辑。

这是工业时代和手工业时代的效率差距。

现在吴国虽然只有一座真正的工业化城市,但却是全世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未来的发展速度还会越来越快。

郑瑞安乘坐的明轮船慢慢靠上了码头。

吴国文化司外务厅的礼仪人员过来,护送着他们去了吴国外务厅的接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