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的费淳和曹振东,下船后就直接去拜见了朱简烜。
汇报了应天府和泉州之行的情况和收获。
费淳最后总结和建议说
“大王,既然陛下派了两个都督府的水师,可以直接跟日本人打一仗,那闽国公是否参与的意义就不大了。
“闽国公是否派那一百艘大小船只,是否安排三万人参战,都不会影响结果的。
“所以臣觉得,不需要给闽国公太好的条件。
“甚至不需要让闽国公协助招募日本武士了,我们可以在日本直接占个港口开始招人。”
朱简烜打开父皇给的批复和回信,又检查了两份授权自己行动的圣旨
“朝廷加上吴国,确实有能力做成这些事情,但是吃独食不好,而且损失可能更大。
“闽国公在日本的人脉……绝对不只是我们表面上看得出来的那些……
“我们对日本用兵的时候,若是闽国公向日本的藩镇报信,那就跟其他藩镇阻挠北伐一样了。
“我们至少要让闽国公真心站在我们这一边等着分利益,而不是跑到对面去。”
费淳心中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
“是臣愚钝了,还是大王洞察世事。”
朱简烜却反过来笑着说
“费卿的说法,倒是可以用来跟闽国公讨价还价,可以跟他说,我们确实可以不用他们。”
费淳马上拱手说
“大王圣明。”
咸宁三十八年七月十三日上午,朱简烜在吴王宫承运殿升座,接见闽国公府使团。
郑瑞安为首的几个代表向朱简烜朝拜之后,朱简烜直接让他们几人都在大殿里面坐下说话。
郑瑞安跟朱简烜问好打了招呼,就非常直白的说明了父亲的意图。
朱简烜稍微看了费淳一眼,费淳立刻心领神会,将昨天跟朱简烜说过的话术再说了一遍。
总之就是表达,没有闽国公协助,现在朝廷硬碰硬,也能把这件事情做成。
郑瑞安这边的三人明显愣了一下,没想到吴王竟然摆出了不让闽国公府继续参加的姿态。
三人迟疑了那么一瞬间,闽国公府幕僚林建兴最先回应说
“吴王殿下,陛下已经下旨了,允许我们闽国公府参与此事,吴王殿下不宜如此一意孤行啊。
“国公府在日本颇为人脉,可以为殿下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能拿出战船和士兵参战。”
林建兴的话可以反过来读,闽国公的人脉能够避免麻烦,但如果不让闽国公府分利,那就能够反过来制造麻烦了。
费淳马上继续针锋相对的回应
“有了大明两个都督府的水师,我们是否去招募日本武士,其实都已经无所谓了,也用不到闽国公的人脉。”
这一次另一个闽国公府幕僚陈裕洋跟着开口了
“天方教人凶残无比,用我们大明的官民去剿灭天方教徒,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损失。
“日本武士是非常好的打手,正好可以用来对付红海周边的天方教人。
“而且陛下只批准了两个都督府的水师参战,并没有命令陆师参战,正是要用日本武士去打这个陆战。
“对日本的行动,与对红海地区的行动,已经可以算是同一个行动计划之内的,不可能割裂。”
朱简烜感觉情况差不多了,就作为主人开口打圆场了
“闽国公的若是想要参与行动,还想要拿运河运营公司的股份。
“那在日本招募武士的事情,就不是单纯的生意,也都算是合作的一部分了。
“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闽国公都应该无偿继续提供。”
郑瑞安为首的三人低声交换了意见,最后由郑瑞安出来接受了这个条件
“若是闽国公府能有两成的运河股份,且以后可以与殿下参与运河公司的经营。
“那闽国公与殿下自然是合作伙伴,为殿下提供这些一些帮助,当然也就不需要谈钱了。”
他们的条件是闽国公未来可以永远免费协助朱简烜在日本招人,朱简烜则允许闽国公拿到百分之二十的运河股份。
朱简烜稍微沉吟了几秒钟,就表示接受了这个合作交换条件,但是对股份比例完全不认可
“彻底打败阿曼的水师,控制印度洋的主要航线,是修建运河的前提和核心。
“负责实际作战的是朝廷的水师,未来掌控太平洋航线的也是大明水师,所以父皇要拿运河公司七成股份。
“剩下的三成才是吾和闽国公分配的部分,吾认为半成股份就足够完成日本武士的招募事宜了。”
皇帝没跟朱简烜说具体要多少股份,但是朱简烜可以把皇帝抬出来扯大旗,这个要求还完全的合情合理。
接下来,双方东拉西扯了好一阵,最终把闽国公的股份定在了百分之八。
名义上皇帝70%,吴王22%,闽国公8%。
百分之八看着数据很小,但也已经是泼天的财富了。
闽国公只是负责利用日本的关系,为项目招募足够多的亡命之徒。
吴王朱简烜是项目发起人,项目实施过程的负责人,项目落地后的管理者。
大明皇帝是最大投资人,无可置疑的大股东,直接等着分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