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苏闲很早以前的心思。
应该给现在大明上的,不是一条鞭法,而是摊丁入亩。
然而随着在大明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融入此地的风土人情之中,才会真正发现。
想象之中的法令,在当前这个背景并不会契合。
正如一条鞭法,所需要的是官府和民间共同信誉的货币。
后世之所以能成,是大明航海之后,在与外邦交易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白银流入大明,官府失去了对货币的操控权。
而此时,民收民解的制度,更准确的说,实物税和杂税并存的税收制度,已经从官府和地方上彻底腐化。不得已之下,张居正这才施行以白银为主的一条鞭法。
当然,张居正对大明的改革,是全盘改革。
从官员的“考成法”,到军事、吏治、土地、乃至劳役、经济等全方面改制。
而苏闲眼下,也只能以“宝钞”作为基点,慢慢的潜移默化。
有一点他没有说错。
那便是历代王朝末年,包括大明末路的根本,其实就是四个字――土地兼并!
民收民解的最终走向,同样是土地兼并。
王公、勋戚、豪绅、仕族总之拥有了特权之后,会以种种手段,占据田产、隐田藏财。不为官府所知,便能利用规矩少纳甚至不纳税收。
官收官解,更像是朝廷将下放的权力,完全回收。
在此基础上,再施行税收上的一条鞭法。
等到税收真的成了。
那么此后的劳役,也要废除!
土地,则是根本,不可轻动。
毕竟,大明才开国十一年,这个时候,政权虽然新立,但地方的顽疾依旧顽固到不可动摇。
皇权不下县,吏治不清,贸然谈及土地,只会好事办坏事!
毕竟这个时候,可是连京城中枢,都不得不任用大批的元庭旧臣。
东南仕族依旧根深蒂固!各地的地主豪绅依旧存在、大明甚至连匪患都没清除。
而在此之前,必须整顿吏治,先扶持起一批因新法获利的人群,更为重要!
而宝钞,就是打开这座大门的钥匙。
而正在苏闲沉思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的是……
“这不就是财税一统?”
朱元璋呢喃着,其他人也是纷纷陷入沉思。
“如此一来,宝钞的重要性岂不是再度直线提升?”这一刻,李希颜很快反应过来。
他从苏闲的这段话中,可不止想到了公心,还有私心。
“陛下,切不可听信此子之言。”
“此法太过冒险!新钞才出现多长时间,就已经有造假的了,要是朝廷将实物税以及各类杂税,全部换成宝钞。那以后类似的人只要掌握制作宝钞的新工艺,岂不是国朝税收直接崩溃?”
“更何况,实物税才是根本,我大明在困境之时,宝钞无非就是纸张,棉衣才能过冬,食物才能果腹!”
“要是这些杂税、实物税能换成宝钞征收。那以后我大明的粮食,是不是也能换宝钞征收?”
“宝钞如此单一,今日在这里说也就罢了,此话要是传出去,多少人要笑一句小儿无知?大言不惭!”
说到这儿,李希颜已经有些愤怒了。
“简直是妖言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