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问道(1 / 2)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P>

鸡子般的太阳悬挂于空中。</P>

一队铁甲护卫,护持着五辆马车,缓缓向猎林而去。</P>

她们左右张望,警惕的环视四周所有风吹草动。</P>

虽然在咸阳城外,没人胆敢拦截她们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P>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P>

她们保护的可是大秦未来的王,以及太后。</P>

如何小心都不为过。</P>

车辇内。</P>

臻忠,欲言又止。</P>

一张病态的脸上,满是纠结。</P>

巴清在赵姬左侧,正襟危坐。</P>

低着头。</P>

而嬴政则坐在右侧,手捧着不知是何竹简,细细观看。</P>

场面些压抑,以及说不出来的尴尬。</P>

赵姬主动打破这尴尬的局面,“政儿,知你好学,但凡事得讲究张弛有度。劳逸结合。”</P>

不等赵姬多说,嬴政放下手中竹简。</P>

先是瞥了巴清一眼。</P>

眉宇淡然却内藏疑惑。</P>

莫非父亲让我出来,只是为了介绍此人给我?</P>

这是要安排此人,来当政的丈夫?</P>

说实话,对于嬴政此时的心态而言。</P>

她虽然尊敬赵姬。</P>

但对于赵姬的安排,她已经有了逆反,抵触的情绪。</P>

甚至于厌恶。</P>

只是碍于她需要依靠赵姬。</P>

至少在未正式登基之前,需要依靠赵姬。</P>

故而处处顺从。</P>

嬴政对赵姬开口道:“父亲教训的是。好不容易出来玩一趟,岂能扫了兴致。只是孩儿昨夜读到精妙之处,实在难舍。”</P>

她对赵姬拱手一拜,“还望父亲见谅。”</P>

父亲?!</P>

听到嬴政的话。</P>

巴清微微抬起头。</P>

见一名仪态威仪,头戴冕冠的清秀少女,正对赵姬行礼。</P>

心里惊讶。</P>

这应该就是大秦未来的王,嬴政。</P>

未曾想会以此等方式会面。</P>

自从坐到赵姬的车辇上。</P>

他便一直低着头。</P>

不仅是因为担心失礼,还因为直视赵姬有可能被看穿心思。</P>

故而当一个鹌鹑。</P>

嬴政上车撵时,虽有察觉,但未细想。</P>

如今才反应过来。</P>

公子政就坐在对面。</P>

巴清连忙行礼道:“小人不知公子尊面,失了礼数,请公子政责罚。”</P>

这声音,倒是吸引了赵姬与嬴政的注意。</P>

赵姬似是打趣道:“若是你一直低头,兴许政儿还不会责罚你。”</P>

“父亲说笑了。所谓不知者,无罪也。”嬴政虽笑,语气却带着漠视。</P>

巴清小声说道:“王妃,小人乃乡间农夫,虽有些家财,但无胆。自然不敢仰视王妃与公子威仪。”</P>

“一如既往的奉承。”赵姬一笑,旋即看向嬴政,“之前听你言,读到精妙之处,实在难舍。孤倒是有些好奇,究竟是何等精妙,让政儿难以放下。不如诉之于口,让诸位听听。”</P>

嬴政眼眸似是有闪光,朗声道:“商君论帝道,王道,伯道。”</P>

赵姬来了兴趣。</P>

“何为帝道?”</P>

“奉行黄老之说,帝无为而治,顺应民意。”</P>

帝道与后世的帝王之术,或者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区别。</P>

真正的帝道,源自黄帝与老子之说。</P>

也被统称为黄老之说。</P>

帝道,其实并不是单指一个人。</P>

而是一种绝对的,类似于乌托邦的净土。</P>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P>

就如同五帝一样,实行禅让制。</P>

例如舜禅让于禹。</P>

谁有能力,谁就领导。</P>

没有绝对的管理者。</P>

也没有例如衙役之类的执法者。</P>

帝遇事,与臣商,亦与民商。</P>

大家互相商量,心往一块使,劲往一处用。</P>

开辟一个天下为公,没有私欲的乌托邦世界。</P>

这便是帝道。</P>

商鞅第一次面见秦孝公时,便向秦孝公推荐帝道。</P>

结果被秦孝公当众赶走。</P>

对于帝道,有些可以借用。</P>

但要完全遵守,赵姬绝对会嗤之以鼻。</P>

民尚未开智。</P>

不通治理,不精国事,不晓天地。</P>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P>

若让民治,只会分裂,再分裂,最后一团糟。</P>

永远都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同意一个观点。</P>

也不要认为所有人都拥有正常人的认知与智商。</P>

或许有帝道实现的时候。</P>

但绝非是现在。</P>

赵姬看向嬴政,“何为王道?”</P>

“王道奉行儒家学说,以仁德,礼制治世。”</P>

灭亡的周朝奉行的就是王道。</P>

有严苛的阶级划分。</P>

王之子为王。</P>

君侯之子为君侯。</P>

王为核心。</P>

士族公卿为臣辅之。</P>

构建道德框架。</P>

以礼乐文化作为核心约束所有人。</P>

让所有人必须遵守这套框架。</P>

这便是周礼。</P>

君有君礼。</P>

臣有臣礼。</P>

民有民礼。</P>

后来因此衍变出三纲五常,四端五伦,四维八德。</P>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P>

五常:仁、义、礼、智、信。</P>

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P>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P>

四维:礼、义、廉、耻。</P>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P>

以此治世,便是王道。</P>

王道有好有坏,各有看法。</P>

对于道德框架,赵姬觉得很不错,可以奉行下去。</P>

但阶级固化,势必会引起抗争。</P>

再者,一味的用仁德来约束自身。</P>

面对不仁之士时,难免会吃亏。</P>

比如谁也没想到,有个孙子提出兵者,诡道也的理念。</P>

彻底改变了战争。</P>

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三观。</P>

再者,奉行周礼的周朝下场,就摆在眼前。</P>

在道德观念根深蒂固的曾经。</P>

照样有子杀父,父杀子,篡权夺位的例子。</P>

这一理念,适合圣德明主,而不适合弱者。</P>

若是王室衰弱,君王无能,朝纲必将大乱。</P>

到时架空王室,祸乱朝纲,群雄逐鹿的局面,终会上演。</P>

例如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