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口(2 / 2)

毕竟,伪周贼军治下的民众,不管怎么样都得吃盐不是。

而且泛江南地区,赣北赣中地区,湖广地区等一片长江流域,那可都是人口密集聚集地,这人多着呢,就依靠松嘉杭地区的那点海盐产量怎么够用。

不少人做了一段时间这种批发生意,但是很快就做不下去了,因为盐务公司把松嘉杭地区的食盐产量提升起来后,就不再大批量进口两淮食盐了。

这让他们很受伤!

不过,有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淮海盐不能卖给盐务公司了,他们却是发现伪周的盐务公司里有一种特别好的精盐,这玩意价值比青盐等传统精盐还要更便宜一些,然而质量更好。

有一些人试着弄了少量去贩卖后,发现这玩意卖的特别好,赚的也多。

这样一来,很多人又是一转头,不再继续从两淮盐场里购入私盐卖给大周盐务公司,而是直接从盐务公司里购入精盐,然后再贩卖给到其他地方去了。

不仅仅是精盐,这些盐商们还发现,伪周贼军的盐务公司里出产的普通粗盐,质量也更好,价格也更便宜……

然后不少盐商们一琢磨,干脆直接找盐务公司拿货,然后运到明王朝控制区里去贩卖了。

这一来一回,钱还是哗哗的来。

这种情况让大周盐务公司本身都始料不及!

大周盐务公司玩命一样扩大产量,那纯粹是为了保障大周治下民众的食盐供应,同时以节省成本。

但是没有想到自己的普通食盐,那些盐商们都要……

得,既然这样那么就买呗,反正产量还能再增加。

当郭东岩看到盐务公司那边的报告,说是准备继续扩大盐场的产量,除了辖区内的正常食盐销售的利润以及盐税外,还预计在年内出口价值至少五百万两银子以上的普通盐以及上等精盐的时候,他都是无语了。

说实话,他没想到,自己的大周王朝的第一项出口产业,竟然会是食盐产业,而不是自己大力扶持,各项政策给的十足的纺织产业,也不是官方控制,发展迅速的钢铁产业……

这两年,大周王朝除了忙着打仗外,对工商业的发展其实也没停下,虽然不可能有什么资金扶持,但是政策给的多啊。

而很多时候,只需要官府这边给一些政策,民间资本自己就能够弄起来。

纺织业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官方资本在纺织业上虽然也有涉足,但实际上涉足的并不大,官方资本涉足的一般还是在重要产业,比如矿务,钢铁,造船,兵器等。

纺织业这种产业里,官方资本也就只有几个纺织厂,主要还是为了供应军服,官服等各种官方需求的被服。

同时这些纺织产业在大周王朝官方眼里,还是属于扶贫赈济产业……

一般来说,哪怕是开工厂,那都是为了招募无地无业的民众,给他们一口饭吃。

而更多时候,其实官方的纺织厂就是个摆设,因为众多的纺纱,织布的工作会直接分发给普通民众,让他们有一个生计。

所以,周王朝官方资本控制的纺织业,他就不是个正常产业,而是属于扶贫赈济产业。

周王朝里的纺织业核心,还是那些民间资本产业。

这两年,随着陆续推出应用了新型的纺纱机,织布机,周王朝内的纺织业其效率大幅度提升,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了周王朝的棉布具备了极大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形成了襄阳为主的多个纺织业生产基地。

尤其是襄阳,这个地方现在很特殊,不仅仅战略地位重要,同时它现在都变成了周王朝的第一大纺织业生产基地,城市以及周边至少有二十几万人口直接或间接,全职或兼职从事纺织业。

它不仅仅是最先应用新型纺纱机,织布机的城市,而且也是最早使用纺织业进行以工代赈的地区,尤其是前几年这里连年干旱减产绝收,为了救济百姓,周王朝直接在这里展开了大规模的纺织业以工代赈。

如今,虽然干旱好了,但是前几年以工代赈培养出来的大量纺织工人却是还在呢。

这片大量兼职或专职的纺纱工、织布工等一系列纺织业的从业人员,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其中。

毕竟在其他地方,你可找不到这么多的熟练纺织业工人。

然而襄阳呢,现在这地方城市里也好,乡下也好,那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有人纺纱织布或者从事相关行业。

然后这里还有专业的机械公司设计生产,改进各类纺纱机,织布机等相关设备。

襄阳府给纺织业的相关政策,那也是非常的宽松。

你想要来这里做纺织生意,其他不用带,带钱就行了。

因为这里的布匹产量大,质量高,成本低,因此不仅仅吸引力周王朝内部控制区的大量商人,就连明王朝控制区里的商人,都会跑到这里来收购布匹。

襄阳布,从无到有与,迅速进入了长江流域各地区的布匹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