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高句丽之失(1 / 2)

<b>inf</b> 皇城内的事情多是秘而不宣的,又过了十几日的时间,东宫内依旧没有任何的消息,渐渐的大家似乎都不关心这件事情了,慢慢的被冲淡了。

再往后老百姓们偶尔会茶余饭后当做谈资,也不敢说的太响,就是私下议论,传来传去,说成什么样的都有。

皇帝和皇后从此事一开始就直接压了下来,若非“不小心”泄密,原来应该在高句丽战场的太子或许都完全不知道消息。

很快高句丽的战场上也传回来了消息。

伴随着太子回京,卫王忽然身亡,高句丽人得到了消息发起了反扑。

群龙无首,无心恋战的大隋军队,战斗力低下,这一战直接被打退了回来,仅剩下去年冬天发动突袭夺下的那座高句丽城池,几乎将接近一年的战果在十几天内全部双手奉还。

早朝是群情激奋“陛下,末将愿意前往高句丽领兵作战,须臾小国居然敢在和谈期间贸然进攻我朝,简直恬不知耻,不要面皮。”

“是啊,陛下,我军重整旗鼓一定可以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请陛下准微臣领兵。”

朝堂上的臣子们一个比一个激动,当然都是嘴上功夫,这群人就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愤怒罢了,喊得最响的这群人大都是没带过兵的文臣,皇帝不可能让他们去带兵打仗的,这群人几斤几两皇帝心里没数吗?

实际上皇帝唯一想要现在表达去打高句丽的人,只有一个。

晋王杨广。

但是一整个早朝,杨广一句话都没说,一个态都没表,对于高句丽的战局不发一言。

皇帝对着群臣说“高颎已经到高句丽稳定战局,重启和谈。”

只是此次的和谈却不是高句丽提出来而是大隋提出来的了。

虽然高句丽在和谈中突然发动攻击非常的无耻,但是作为一个领兵的人,这样的天赐良机如果抓不到,高句丽的主帅也就可以自裁了。

站在这里指着骂毫无用处,战场上打赢了才是真正意义上有用的谈判条件。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看没有大局观的吕蒙白衣渡江不还沾沾自喜,很多时候也确实如此,胜利远高于道义。

现在高句丽在和谈中其他的更好的谈判条件,甚至是胜利者的姿态。

而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太子殿下,不知所踪,皇帝不提,大臣也不提。

早朝之后皇帝单独召见了杨广,书房内的皇帝正在练字,一边写字一边问杨广。

“阿摩你是随着卫王在边关打过仗的,朔州一战之谋也是你出的,对于现在高句丽战场形势你是怎么想的?我们被高句丽打败的消息相信很快就会传到突厥等地,北线一线恐怕这些外族之人仍然抱有异心,你说现在该如何稳住局势,重振旗鼓。”

“父皇,儿臣认为,应当和谈退军。”

“这可不是你的风格,人人都说晋王能征善战,怎么不战先怯了?”

杨广当即表态“父皇要儿臣去,儿臣绝无二话,便是战死边疆也无畏,但是父皇问儿臣想法,那儿臣基于当前情况的话也不会变,儿臣主张和谈并非儿臣怯战。”

杨坚有些无奈的问“为何和谈?”

“因为我们大隋经受不住下一次的失败。”

杨广开始给皇帝分析不能打的原因“其一,天时已失,人和已丧,现在他带人过去,若是要重新打,必然先整顿军队,而刚刚经历过这么大动荡的军队怎么会是那么容易整顿的呢。”

军心不振,怎么打都是败仗,败仗打多了反而更容易生出动荡了,而且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接下来就是冬天,去年冬天的奇袭作战显然已经不合适了,也就是说继续打的话,这群已经没有斗争心的士兵,在冬天作战,真不知道怎么打。

“而且父皇,高颎已经在高句丽了,虽然他并不以领兵闻名,但是父皇您也清楚的很,高颎的领兵能力并不差,之前打仗的几次虽然没有奇谋,但是都是稳扎稳打,以其能力和地位,尚且让我军连战连败,继续打下去重夺胜机难度极大。”

高颎的能力皇帝自然是清楚的很,稳,突出了一个稳字。

他驭下的能力仅次于皇帝自己,这样的人都稳不住高句丽的战局,可见现在大隋军队的军心已经完全丧失了。

杨广继续说“其二,正如父皇所言,突厥这些北方的民族,虽然经过和我们的打仗,实力大损,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和高句丽的战事连战连败,甚至波及大隋国内,那这群虽然名义上臣服于我们的野心之辈就会重燃战火,对我们大为不利。”

“所以儿臣认为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打赢高句丽,而是稳定住败军之势,日后再谋大计,只要我军军心稳定,日后再寻机会便可,不必此时缠斗。”

“日后,何时是日后?此次一败,我军火器被高句丽拿起了不少,下次或许就得面对有火器的高句丽了,我军火器之利将会大幅缩小。”

“父皇,高句丽想要仿制火器,需要的时间必然不短,而且我军火器还在不断的改进,父皇还记得儿臣和你说过的,我要造船出海打仗吗?”

“你是打算等船造好了?”

“父皇,蒸汽机您也已经见过了,虽然现在还没能到船上去,但是儿臣相信很快就会可以了,渤海内风浪与东海无法相比,只是跨域渤海的话,儿臣一定可以造出来的。”

皇帝眼神落寞,轻叹一声“朕登基至今,第一次打了败仗,第一次打了败仗啊!”

“可惜了,可惜了。”

苦笑一声。

若没有太子回京和卫王去世的事情,大隋士兵占据着现在的城池,高句丽打了一年的战,他们的后勤储备可不像大隋这般丰富,保不定明年再打一段时间,他们的粮食都短缺了,高句丽也就算是囊中之物了。

可惜了大好了战局,最终皇帝和杨广综合了意见,都是先停战。

事已至此,无力回天,事态平息之后再图大事了,只是大隋的颜面丢了。

皇帝虽然没有表露出来,但是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是心中的一根刺,他自从登基以来,一路上过关斩将,将大隋带到了现在的高度,却没想到在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上吃了大亏,而且这事情他却也怪不了别人,这是他的太子闹出来的事情。

承认自己的失败有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你接下来打算什么时候对南陈动手?”

“快则明年,慢则后年,待时局而动。”

“有什么情况,多发邸报回来。”

“是,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