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 一声闷雷在金殿之上炸响,高颎不敢置信的看向了后方来报的使者,群臣诧异却闭口不言。
皇帝难以把持住自己的表情,瞪圆了双目站起身来,身边的太监上前扶住皇帝。
高大强壮的皇帝一甩手将太监甩倒在地上,太监马上爬起来在后头候着。
杨坚走下高台,每一步似乎都无比的沉重,整个大殿出奇的安静,皇帝的脚步声如同利刀斩铁,让人心里发寒。
走到了报信的人面前,声音低沉的说“你说……什么!”
报信的士兵微微抬头,看着低沉着脸的皇帝,一下子就冒出了冷汗,那种无比强大的压迫感让他难以直视,声音更加颤抖了起来。
“启禀陛下,边关急报,卫王殿下……殿下,薨了。”
他仍旧将自己带回来的消息汇报了出来。
人都喜欢报喜不报丧,报喜多是有赏赐的,报丧为人所不喜。
众人都听得清楚,卫王死了,那二十多岁的卫王真的死了。
这种消息但凡有一点点可能卫王还没死,失踪,被俘,重病,就绝对不可能报上来,报上来就是绝对没有可能活过来了,不像是电视剧里面那种还可能起死回生。
“他是怎么死的?”
“卫王殿下,五日之前突然在府上倒地,身体在短短半日之内便如油尽灯枯,大夫们用了许多的药,却也无法救回卫王殿下,当日夜里便药石无医,去世了。”
不是被刺杀,不是被毒杀,不是打仗,不是争斗,就是莫名其妙的就去世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卫王常年征战,身体底子好过普通人多少倍,怎么可能莫名其妙的去世,是不是有人下毒?”
“陛下,大夫们说没有任何中毒的征兆,根据卫王殿下的婢女所言,卫王殿下突然倒地,头也磕到了地上,整个人就像是魂瞬间没了似的,一下子就瘫软了。”
皇帝似乎依旧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怎么可能,人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就死了,人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就没了,他才二十多岁,他才二十多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定是有人害他,给朕查,给朕查。”
毫无疑问,不用皇帝下令,边军也在查卫王之死的事情。
但是卫王已死已经成为了现实,皇帝哀叹一声“朕的少年将军啊!!!”
群臣齐声“陛下,节哀。”
所有人都知道杨爽在杨坚心目中的地位,杨爽本身就是杨坚和独孤皇后代为养大的,虽是兄弟,但是和父子差不多。
杨爽文武双全,为人赤诚,人常言杨爽与杨坚就像是霍去病和汉武帝。
杨爽如此有本事的人,偏偏还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能容人,会用人,跟杨勇一起,尽心竭力的劝慰杨勇,杨勇表现最好的时候,就是有杨爽在身边的时候,杨勇对于自己这位卫王叔的话多是听的进去。
跟杨广在一起的时候,也能做到很好的相处,不争功,不贪功,打仗有本事,治军有才能,就算是到了朝堂之上也没有武将那粗狂的杀伐之气,做事有礼,张弛有度,就算是善于挑人毛病的言官们也很少能从他的身上挑出什么刺来。
天难其满,得其满者,天不予寿。
如此完美的少年将军,二十几岁建功立业,二十几岁丰功伟绩,但是二十几岁生命却戛然而止。
怎不叫人叹息呢?
杨坚痛喊一声后,回过神来对着高颎说“高颎,即刻出发前往幽州,稳定边军,退缩防线,谨防高句丽。”
现在幽州军几日之内,主帅无故回京,领兵卫王无故身死,可想而知应当是乱成一锅粥了,现在必须派人前去稳定住军心,皇帝只能将这份重担交在了高颎的手上。
临危受命,高颎也无犹豫,直接起身“微臣领命。”
无一点停留,只是派人去知会家人,在大兴城带上一队护卫兵马就直奔幽州城方向而去,越早到越好。
皇帝摆摆手说“走吧,都走吧,朕乏了。”
如此情况下诸位大臣只能纷纷退朝而去,走出了宫门便议论许多,关于卫王之死,关于太子私自回京。
卫王的突然死亡将太子回京的事情罪加一等,若是高句丽战局有失,那就更加的罪加一等。
本来大家都觉得高句丽的战场上我军是不可能出问题的,不管是人数,兵力,后勤补给,还是领兵之人,我军怎么可能输呢?
谁也料想不到现在的情况。
杨素直奔晋王府,入府就先将卫王身死的消息告知了杨广,并且说“晋王殿下,现在陛下最器重的卫王身死,太子殿下恐怕是要罪上加罪了。”
对于站在太子的对立面的晋王府,这事应当算是推波助澜的好事,但是杨广却铁青着脸。
杨素接着说“就此事,一旦边军有任何的损失,都一定会有人参上太子殿下一本,朝臣们对于太子殿下的不负责任,想必也已经怒不可遏了……”
杨广低沉的声音打断了杨素的话“接下来,晋王府,还有郡公你手下的臣子们,任何人不得就应卫王之死而产生的高句丽战场损失上奏,不得以此事攻击太子一方。”
杨素诧异的看着杨广“殿下,这……”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客,不可能放过这么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巨大的针对政敌的机会,这样的机会自己安排肯定是安排不出来的,天上掉了还真不要?
作为幕僚,杨素的想法没错,是站在现在整个晋王府还有他们这群晋王身后的人的角度去考虑的。
杨广却叹了口气说“但是,那也是我的卫王叔啊。”
“人人都是卫王叔是太子一党,自小两人就是一起长大的,卫王叔为太子做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但是卫王叔与我在朔州战突厥,但凡卫王叔有任何私心,我便不可能过的如意,按照他带兵的能力和军中的地位,我不过就只能是一个傀儡罢了,甚至会被针对。”
“但是卫王叔呢?他尽心竭力的教导我,帮助我,并且愿意用我的计策,将最大的功劳也让给了我,他明明可以做很多,但是他只做了对国家,对百姓好的那一部分,他的出发点从来都不是党争,他的视线中最重要的从来不是政治。”
杨爽如同历史上一样,英年早逝,而且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就走了。
杨广得顾着杨爽的身后之名,人没了,现在拿高句丽的事情攻击杨勇,必然也就得一次次的牵带这卫王杨爽。
他不想,他不愿意,日后人们提起杨爽的时候,总是以这场闹剧一样的高句丽之战来讨论。
他们应该记载这位少年将军的丰功伟绩,而不是成为一场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