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科举博弈之真相(1 / 2)

而这才是李长河和李世民真正所需。</P>

如今的时代需要改变,需要变革,那便需要锐意进取的人。</P>

这样的人是年轻人,是守旧势力的反对者,那么寒门就是最好的选择。</P>

需要壮大它,让它成为一把刀,一把锋利的刀。</P>

而考试时间则是三天,每天考两门。</P>

这就要说到六科十八人了。</P>

每一科的前三名便可直通入仕做官,不需要再经过吏部的关试。</P>

大唐与其他时代的科举有些不同,就算经过科举考试,那也只是证明了你的才能学识。</P>

想要做官,还有一道程序要走,那就是吏部“关试”。</P>

只有经过吏部的考核,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大唐‘公务员’。</P>

而六科前三则直接省去关试,直接可以分配官身。</P>

此时的李世民看着呈递上来的奏书,心中激动不已。</P>

不禁脱口而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P>

于是乎,世间诞生了一个新的成语:引君入彀。</P>

政事堂内其他阁员眼眸微动,似乎想到了什么。</P>

首宰房玄龄率先道:“圣人天吉,光明耀天下,社稷之幸。”</P>

魏征和长孙无忌顿时一愣,然后脸上闪过一丝错愕,心里暗暗道:“怪不得他是首宰呢。”</P>

“哈哈哈...”政事堂传来一阵欢声笑语。</P>

不久后李世民目光一转看向李长河。</P>

“诸卿,你们可听说,听诏郎李长河也要参加这次的科举,也不知仁心准备的如何了?”</P>

李长河一愣,而后起身道:“圣人,臣受天恩眷恋,定不负。”</P>

“好,李长河,那明理科内容上可是靠近你提出的科学,这也是一次实验,若是这一次不佳,那么朕也没有办法再帮你了。”</P>

李长河微微点头,“臣明白,为了大唐,臣竭尽所能,不负君恩。”</P>

其他阁老也是微微点头。</P>

他们很清楚李世民说的意思。</P>

整个大唐的革新已经开始,但在教育方面,其受到的压力尤甚。</P>

李长河虽然多次在长安利用多种方式宣传新学,如今也有了新的名称,叫科学,但将科学内容搬到科举中,其带来的反制力前所未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