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亲身耕作获民心(2 / 2)

但没有想到,李世民直接让在田地边上搭上简易的棚子,直接开始了烧火做饭。</P>

官员们:“这又是闹哪样?”</P>

没错,李世民就没有打算春耕做样子,既然做了,那就做好,做给天下人看看。</P>

所以今日的春耕日,他要持续一天。</P>

而午饭呢,李世民也不惯着这群官员,给每人一点米面和柴火,让他们自己做。</P>

算是培养一下动手能力,让这群人知道一下耕种的不易。</P>

要知道,农民可比他们累多了。</P>

每一日他们早上迎着晨曦而出,中午直接在田边吃点饼子,夜晚踏着朝霞而回,几乎每日如此。</P>

今日李世民给了他们柴火和食材,让他们能吃点新鲜的,已经很不错了。</P>

他们或许已经忘记,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并不是什么高官贵胄,而是普通的农民罢了。</P>

总之这一顿午饭,吃的是相当难顶。</P>

李世民也没有吃好的,只是简单的作了点白水面条和煮了点粥。</P>

一大锅的食物,还分给了不少百姓。</P>

下午二时,号令一响,李世民带着大部队前往另外一个地方。</P>

晋昌坊。</P>

这里有一条渠水,连接着曲江。</P>

李世民在这儿又用了一个新式农具:筒车。</P>

从这两个物件的出现,可以说明,今日的农耕有很深的意味。</P>

那就是李世民要将新式农具推广开来。</P>

虽然工学院早就造出了这些农具,但是因为很多百姓对其表示怀疑,所以购买者并不多。</P>

因而需要一个契机,今日就是。</P>

由李世民作为新农具代言人,那么想必很快就能推广开来。</P>

因为今日来的很多人都是大地主,他们手中土地众多,要是使用起来,推广度大大增加。</P>

当然后续还会有更多推广方式,比如长安周边每村试用。</P>

大半个下午,李世民都在用筒车进行水源输送。</P>

其他时间都在除草,修整田垄,与百姓们交流种田心得等。</P>

时间不觉到了下午五点半,夕阳西下,一天的劳作终于到了尾声。</P>

此刻李世民站在众多百姓中央,他环视一周,而后弯腰。</P>

“百姓们,朕谢谢你们!”</P>

“什么?不可。”有礼部官员大喊。</P>

但更多的百姓则是迷茫,圣人这是什么意思?</P>

“若不是你们辛苦劳作,又怎会有国家的安定,是你们撑起了一个国。”</P>

“今日我李世民才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P>

“也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P>

“农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务农重本,国之大纲”。”</P>

“大唐要强,那么农业必须强;大唐要美,农村必须美;大唐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唐就有保障,朝廷各项工作就有保障。”</P>

“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你们......”</P>

一番振聋发聩的声音,虽然很多普通百姓听不懂,但是却觉得热血沸腾,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尊重。</P>

这是他们一直想要的尊重,但以前却深藏在内心深处,今日被大唐皇帝李世民唤醒了。</P>

“万岁!”</P>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P>

“万岁,万岁,万岁...”</P>

声音如潮。</P>

这就是民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