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没有出声,只是看着愿望,他并没有担心秦皇,反而是在担心汉国之中的士卒们,毕竟秦国的老秦人士卒战斗力那是名传天下的。
这么说,在这一场战役发生之前,最惨烈的、参与人数最多的应该是刚于之战以及当初“杀神”武安君白起参与的那场秦赵之战。
到了战争的最后,秦皇与汉王两位都已经无法控制局面的参与其中。
而此时
在进行了数十日不知疲倦的战斗后,两军终于显露出来了疲态,就如同两只争夺山林归属的老虎,即便是将对方的身上撕裂出来了无数的伤口,自己也是受伤很重。
而函谷关之战
秦国这边,就连镇守北疆的士卒都唤回来了一半,而另外的一半则是继续留在北疆镇守。
汉国的士卒真的能够对抗这样恐怖的士兵么?
他对此表示疑虑。
而张良则是轻叹一口气,他看着没有出声的萧何,而后看着刘邦,轻声说道:“王上何必如此忧虑?”
侄子,你的兄弟
于是,洁白无比的大雪被鲜血的红色侵染,然后越杀越无法止杀,人们的眼睛中已经没有了所谓的你我、没有了理智。
他闭上眼睛,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眸子中多了几分的决绝:“若是如此,便是尽力一搏!”
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双方只是隔着一道薄薄的长城而已。
“而碎玉之战的弊端则是在这一场战争后,华夏大地几乎是连皇帝都无法凑齐八匹同样花色的马了,至于其余的官员、封王等,就只能够乘坐驴车。”
“碎玉之战后,关中、咸阳地区的发展陷入了停滞时期,直到文帝元年,文帝采取了当时丞相的提议,使其余各地之人纷纷迁徙到咸阳、关中地区,才让这里的经济重新发展起来。”
他低声吼道:“赳赳老秦!”
双方参战的士卒加在一起,就已经有了恐怖的八十万之数,这还只可能是少统计了而不可能是多统计了。
“我只是想要这一日来的更晚一些。”
他们已经逐渐的老去,身上的力气逐渐的不够用了,若是寻常的战争给了他们恢复的时间还好,可是这一次杀红了眼之后,众人都已经许久未曾休息了。
一道道战鼓声仿佛是毒素一样,侵染着人们的理智,刀刀见血、尸骨遍地。
子婴回过头,看着站在那里的陈簪缨:“相较于双方近百万人厮杀,我更想简单的决一胜负,只是当战争开始的时候,我才明白,想要守护秦国的、或者说觉着自己是秦国人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碎玉”。
依旧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原因已经无法考证了。
叔叔,您一定要为我兄弟报仇啊。
这是所有秦国人都永远会记在心中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里,秦国与汉国在函谷关一战。
“碎玉之战造成的影响并未就此结束,而是持续了近三十年。”
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在这一场战争中的交战双方,秦国士卒、汉国士卒,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在保护自己的国家——当然,事实也正是如此,但也正是因为事实如此,他们才没有理由停止。”
在此战之前天下除却秦国、汉国的几位顶层人物外没有人知道这一战决定着什么,他们只是以为这是汉与秦再寻常不过的一战。
俗话说得好,拳怕少壮。
十月初三。
一日、两日、三日。
整整三日,两军交战厮杀了整整三日的时间,后来甚至到了休战的时候,士卒们还是无法控制自己,他们眼睛猩红的看着前方。
杀。
武烈九年,秋冬交接。
他的声音中带着感慨:“其实朕不愿意多造杀孽。”
杀。
最开始的时候,无论是秦皇还是汉王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场战争,因为在这半年来这样的战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开始他们还能够关心一下,但是后来已经麻木。
可是这一次
随着战争厮杀的时间越来越长,汉王以及秦皇终于惊醒
但事情已经来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士卒们已经杀红了眼,黑色的秦袍士卒、黑甲玄卫与红色的汉家士卒、红甲玄卫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其中,一场小型规模的战役就这样子扩大成了中型战役
毕竟。
这一日天空之上不知为何下起了小雪,雪花慢慢的飘荡在半空中,而那洁白一片的大雪中有些许红色的光芒照亮了黑夜,正是两军交战时候的“火把”。
“传朕之令,全军待战!”
这一场战争在后世人所书的华夏战争史中占据的篇幅较多,或许是因为这一场战争的影响缘故,即便是后世的中学历史课本中也多有涉猎。
人们还有理智的时候当然控制得住,但是当人们已经没有了理智的时候,如何控制?
刘邦微微叹了口气:“看此情形,只怕若是秦皇失败,子婴陛下真的会.”
这才是真正的战争与道理。
众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也罢。”
这些“火把”如同一口口的“气”一样将这四周照亮。
“碎玉之战是我国古代当中最惨烈的战争之一,也是最不应当发生的战争。”
誓不休战!
哪怕他是这一艘巨大战舰的掌舵者,他也无法操控民心。
声音越来越响亮,回荡在这战场之上。
“其一,碎玉之战客观上导致了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使得各地的人混杂而居,使得华夏这个概念真正成型。”
“杀!”
“武烈九年,皇与汉王战与函谷关,败。五世皇帝子婴,自刎于函谷关外、丞相陈簪缨、上卿蒙毅、上将军章邯、太尉王贲,战死。大秦始亡。——《秦书·秦武烈帝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