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2 / 2)

魔道幻境 杨海龙 1529 字 12天前

一些朝臣情绪激动,面红耳赤地与人争辩,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他们的声音越来越高亢,语气也越来越激烈,仿佛这场争论就是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生死较量。而另一些朝臣则保持冷静和理智,他们深知此刻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和明智的决策,而不是无休止的争吵和争斗。

就在这关键时刻,人皇站了出来。他环视着朝堂之上激动而混乱的场面,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以平静而坚定的声音说道:“诸位大臣的忠孝之心,我与司马雄大军师已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感谢大家为国家社稷出谋划策,但此事关乎重大,我们需慎重考虑。”

他顿了一顿,目光在众朝臣的脸上扫过,最后定格在了汪仁权的身上。他继续说道:“我想,汪仁权汪大总管是处理此事的最佳人选。他一直以来都默默无闻地在幕后为国家付出,对于这种微妙而复杂的情况,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我相信他能够妥善处理此事,既不损我国威,又能和平解决争端。”

人皇的话音一落,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汪仁权的身上,这位一直低调行事的大总管突然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而汪仁权则神色平静地站在那里,仿佛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刻的到来。他的眼中闪烁着精光,透露出一股自信和从容的气息。

他知道,这是自己为国家效力的时刻。他深吸一口气,向前迈出一步,朗声说道:“承蒙陛下和大军师的信任,我一定不负重托,妥善处理此事。我将以大局为重,尽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众朝臣们听着汪仁权的话,心中的疑虑和担忧逐渐消散。他们相信汪仁权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为国家的未来和百姓的福祉保驾护航。朝堂之上的气氛也逐渐恢复了平静和理智,每个人都开始期待着汪仁权能够带来好消息的那一刻。

正在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的汪仁权,犹如被突如其来的春风拂面,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片暖意之中。他怎么也想不到,这司马雄大军师竟然来了这么一手,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尽管汪仁权也算得上是一个智计过人、手段了得的人物,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却始料未及。

此时此刻,朝堂之上的气氛依然紧张而凝重。向大漠之人修书一封,要让其乖乖把天书与明主送还回来,这其中的复杂与艰难程度,汪仁权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他深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极高的智慧和手腕才能处理好。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他一直在察言观色,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汪仁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众朝臣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争斗之后,这件事情最终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心中暗暗叫苦,自知自己这是摊上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他知道,这件事情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他的前途和命运。

不过,汪仁权也算得上是一个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之人。他很快就意识到,其实这件事情人皇与司马雄大军师早已有了定论。如今让众多朝臣在这大堂之上来商议此事,虽然这些朝中大臣为此事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但说到底这样的事情,其实也不过是走一个过程而已。既然如此,他心中纵有万般的不情愿,也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硬着头皮把此事接下来。

所以,在众朝臣还未缓过神来的当下,汪仁权却是灵机一动赶紧站了出来。他拱手向人皇和司马雄大军师行礼道谢,感谢他们的看重与信任。他说能为人皇出力、能为司马大军师分忧实乃他万幸之事,此事他必然尽心尽力、不负厚望。他的言辞恳切而真挚,让人皇和司马雄大军师听了都感到十分满意。

司马雄大军师微微一笑走了过去,伸手将一直在表忠心的汪仁权扶了起来。他说道:“汪大人不必多礼,这就是咱们一句话的事情。不过还望汪大人小心为上,务必办好此事。”汪仁权赶紧回答道:“司马大军师放心,我自知此事之重大,已谨记人皇与司马大军师的叮嘱。就算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也必然不负所望,把这件事情给人皇与大军师办好。如果这件事情办不好,我汪仁权甘当责罚!”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