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漠之人岂会拱手将明主与天书,就凭司马雄的一句话,他们就能够乖乖的拱手相让?这显然是朝堂上许多大臣心中的疑虑。大漠之人,生性彪悍,勇猛善战,他们视荣誉和财物如生命,怎会轻易放弃已经到手的天书和明主?
司马雄并非泛泛之辈,他是大皇朝的军师,智勇双全,深谋远虑,他的话自然不是空穴来风。他如此大智慧之人,想来不会在朝堂之上胡言乱语,更不会做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因为他清楚,此事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漠与人皇之间的战事,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十余年太平日子。
看着司马雄这一副悠然自得、胸有成竹的样子,朝堂之上还是有一些急性子的大臣站了出来。他们虽然对司马雄的才智极为佩服,但对此事的担忧却也是溢于言表。其中一位大臣说道:“我等向来都羡慕于司马雄大军师的旷世之才,想来司马大军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有敌放矢的。那大漠势力最强大的丰泽部落的首领泽旺鲁卓,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他野心勃勃,贪婪无度,想要让他乖乖交出天书和明主,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位大臣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许多大臣都纷纷表示担忧,认为此事处理起来极为棘手。他们担心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引发战事,还会让大漠之人更加嚣张跋扈。
此时,人皇起身示意朝堂上的众朝臣安静下来。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天书与人皇皆是当世之神物,断然不可流入大漠之人的手中。当然,众朝臣刚才的诸多忧虑,我与军师之前也考虑到了。所以这件事情我们想了想,还是以个人的名义给大漠的丰泽部落首领泽旺鲁卓修书一封,让其将天书与明主归还于我们。”
司马雄此时接着人皇的话说道:“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让大家来商议一番,看看到底以谁的名义来修书才是最好的。我们既要保证不过分激怒大漠之人,又要让他们乖乖地把天书与明主给咱们归还回来。这可是一个难题啊,到底以谁的名义向大漠之人修书一封才是最佳人选?”
司马雄的话让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再次陷入了沉思。他们知道这个决定的重要性,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人皇与大漠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和平与稳定。所以,这个决定必须慎之又慎。
朝堂之上一时间鸦雀无声,所有的大臣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他们知道,这个决定将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他们必须谨慎行事,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这个难题让朝堂之上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起来。
司马雄环视着朝堂之上,那些交头接耳、一时无计可施的朝臣们。他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天书与明主这两件神物的归属,更牵连着天下的安危与黎民百姓的福祉。因此,他缓缓开口,鼓励朝中的同仁们畅所欲言,共商大计。
首先,有人提出了以人皇的名义修书的想法。在他们看来,人皇作为当世最强大势力的王者,其威严与势力足以震慑那些大漠之人,使他们不得不臣服并交还天书与明主。这一提议很快便遭到了反对。反对者们认为,此举过于小题大做,恐怕会激起大漠之人的反感和不满,甚至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战事。
又有人提出,应由司马雄大军师亲自出面处理此事。他们认为,作为当世智者和大军师的司马雄,不仅有足够的智慧和谋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而且他的名望和地位也足以让大漠之人敬畏三分。这个提议也并未得到所有人的支持。有些人担心,如果司马雄大军师亲自出面,可能会给人皇朝廷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此时,还有人提出让穆云天大将军来处理此事的建议。他们认为,穆云天虽然被革去了大将军一职,但他的战神威名依然远播四方,足以震慑那些大漠之人。而且,此举还可以让他戴罪立功、一雪前耻。不过,这个提议同样引发了争议和担忧。
朝堂之上,气氛热烈而紧张。众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争论不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坚定和热情,仿佛他们的言论就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最佳方案。随着讨论的深入,分歧也愈发明显,朝堂内的气氛逐渐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