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可着胡惟庸一个人霍霍(1 / 2)

“替罪羊正是胡惟庸啊!”</P>

朱标笑着解释道:</P>

“如今父皇提拔胡惟庸为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坐镇中书省,他的学生涂节主管御史台,说是胡惟庸把控朝堂也不为过。”</P>

“所以设置锦衣卫,包括胡惟庸在内的所有官员都知道,锦衣卫就是针对胡惟庸来的。”</P>

“也是因此,若是朝中官员反对之声过于强烈,不管是不是胡惟庸暗中指使,父皇都可以将所有罪责怪到胡惟庸头上。”</P>

“娘,胡惟庸可是个难得的聪明人,这点道理他自然能想明白。”</P>

“所以为了防止百官反对之声过于强烈,引得父皇震怒,胡惟庸必然要先行劝解反对设立锦衣卫的官员。”</P>

朱标看了眼笑容满面的朱元璋,也跟着笑了起来。</P>

“所以我和父皇只需安静待在宫中,自然有胡惟庸去处理那些麻烦声。”</P>

“而那些反对设立锦衣卫的声音,恐怕都传不到我们耳朵里。”</P>

“不对,标儿,这点你说的可不对!”</P>

朱标刚一说完,老朱便笑着补充道:</P>

“设立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毕竟是有些上不了台面。”</P>

“若是听不到一点反对之声,那胡惟庸岂不是不打自招,证明自己已经彻底掌控朝堂所有官员吗?”</P>

“对对对,娘,我爹说的对。”</P>

朱标顺着老朱的意思,继续说道:</P>

“若是没有一点反对的声音,那就是胡惟庸把控朝堂,罪当论斩。”</P>

“若是反对之声太大,那便是胡惟庸暗中授意,想要对抗皇权。”</P>

“至于这件事具体的程度,就让胡惟庸自己去把握吧。”</P>

听朱标说完,马皇后也跟着笑了摇头道:</P>

“你们爷俩啊,就可着胡惟庸一个人霍霍!”</P>

马皇后也知道胡惟庸是个难得的聪明人。</P>

可在老朱和朱标这对父子面前,纵然胡惟庸再聪明也无济于事。</P>

胡惟庸恐怕做梦都想不到。</P>

他得到了心心念念的左丞相之位,实际上却只是老朱和朱标计划中的一环罢了。</P>

胡惟庸任职左丞相期间,诸如这次设立锦衣卫,他自然要顶在百官前面,替老朱安抚官员。</P>

而等活着的胡惟庸没有利用价值,那老朱和朱标也就该借由他的死,彻底废除宰相制。</P>

眼下情形,胡惟庸就好像是一个聪明的糊涂蛋。</P>

看似得偿所愿,大权在握,可实际上却依旧在老朱和朱标的股掌之间。</P>

只不过马皇后对胡惟庸却没有半点同情。</P>

毕竟胡惟庸只是个棋子,老朱和朱标才是大明的执棋者。</P>

棋子的作用就是被执棋之人利用。</P>

若是死也能为整个局面做出贡献,那也算是死得其所了。</P>

只不过想到朱标的心思竟也如此深沉,马皇后不免有些忧虑的看向朱元璋。</P>

“重八,标儿智谋深远,可终究还是个少年人,他的老成似乎和他年纪有些不太匹配。”</P>

“嗯.....”被马皇后这么一说,老朱也不免紧张了起来。</P>

“妹子,你是说.....”</P>

“多智易夭,慧极必伤。”</P>

“我知道不该说这丧气话,可标儿刚刚二十岁,心思沉稳比之一些老臣都不遑多让。”</P>

“重八,找个机会让标儿休息休息吧。”</P>

看着马皇后一脸关切的样子,老朱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P>

毕竟老朱也知道慧极必伤的道理。</P>

历史中但凡聪明绝顶之人,便少有长寿之人。</P>

远的不说,就拿刘伯温与李善长举例。</P>

刘伯温要比李善长年轻个几岁。</P>

可如今李善长每晚还能召小妾入房伺候,而刘伯温那副病体,恐怕已经十数年没尝过鱼水之欢了。</P>

“妹子,你说的不错,等找到土豆在北方种植之后,咱就让标儿休息休息。”</P>

“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P>

“我的意思是,等标儿娶了詹氏,让他带着常氏、詹氏,还有即将就藩的皇子们回凤阳祭祖。”</P>

“如此既不算标儿耽误朝政,也能让标儿休息几天。”</P>

“好!”老朱认真点头道,“那就让标儿先回凤阳祖地祭祖,他也能顺便帮咱考察当地民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