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这样的皇帝,你做吗?(1 / 2)

虽然朱标不想承认。</P>

但事实证明,老朱对权力的控制欲几乎达到了顶点。</P>

说句不客气的话。</P>

老朱几乎不相信朱姓以外的所有人。</P>

老朱可以任用他们,却绝不会给大臣过多的权利。</P>

妄言论之,或许是因为老朱出身的问题,所以才会这么没有安全感吧。</P>

“爹,您的意思是让皇帝处置所有政务?”</P>

“没错!皇帝乃是四海之主,事无巨细自然亲力亲为。”</P>

“那这样的皇帝给您,您当吗?”</P>

老朱被朱标这话问的有些发懵。</P>

可就在他愣神的功夫,朱标指了指面前的大明疆域图,轻声说道:</P>

“我大明幅员万里,疆域辽阔,还要加上东南的番岛。”</P>

“就算没有战事,各省也没有天灾人祸的前提下,万里江山,每天要处置的折子也要达一千七百多封。”</P>

“这数千封折子仅仅是看一遍就需要四个时辰以上,若是再想出个对策,起码要八个时辰以上才能处理完毕。”</P>

“爹,你可以一天理政八个时辰,儿子咬咬牙也能勉强完成,可后世的儿孙能像咱们父子俩这般勤勉吗?”</P>

“嗯......”</P>

被朱标这么一问,老朱一时语塞,也不知该如何应答。</P>

毕竟在他还未开创大明,还没当皇帝之前。</P>

哪怕是他也只认为皇帝是最大的地主老爷。</P>

吃喝不愁,娇妻美妾,金银珠宝用之不尽。</P>

然而当了皇帝之后,老朱却发现皇帝的日子并没有他想的那般惬意。</P>

尽管他也当真做到了勤勉执政,夙兴夜寐。</P>

可如朱标所说,一天处理政务八个时辰,饶是老朱听了也很是头疼。</P>

“而且爹您刚刚也说了,若咱朱家后世儿孙贤明,自然不用想着被丞相、内阁这样的权臣欺到头上。”</P>

“可若是后世儿孙不贤,您觉得他能每天理政八个时辰?”</P>

朱元璋一时语塞,也不知该如何开口。</P>

正如朱标说的那样,他可以一天理政八个时辰,朱标或许也能,可不能保证后世的儿孙都是如此。</P>

如果往后大明的皇帝每个每天都要处理政务高达八个时辰。</P>

那他辛苦打下的江山,也并非是让后世儿孙享福的。</P>

见老朱目光动容,多次想要开口最终都还是忍了下来。</P>

朱标起身在屋内徘徊片刻后,转而看向老朱沉声道:</P>

“爹,绝对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可以无论当权者是否贤明,都能将国祚延续千年万年的。”</P>

“起码在大明之前没有,而且儿臣也相信,在往后的数百年内,也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制度。”</P>

“正如爹您刚刚说得那样,若后世儿孙不贤,可能会被丞相、内阁这样的权臣欺瞒。”</P>

“可是爹,若后世的皇帝昏聩无能,恐怕都用不着权臣欺瞒,外敌早就攻破国都,百姓也早就揭竿而起了。”</P>

“至于儿子同意您裁撤丞相制,还弄出来个内阁制。”</P>

“其原因无非是与丞相制相比,没有决策权、行政权的内阁官员更好制约罢了。”</P>

听到朱标这一席话。</P>

老朱原地愣了半晌,随即竟很是突兀的苦笑一声。</P>

“罢了罢了。”</P>

“你说的也对,若真有一种制度可以不管皇帝是否贤明,都能将王朝延续下去的话。”</P>

“恐怕也轮不到咱们爷们儿坐江山。”</P>

“儿孙自有儿孙福,咱就是考虑的再多,百年之后也终究是一抔黄土。”</P>

“咱啊,顶多希望咱制定的那些制度,不给后世儿孙添麻烦就好了。”</P>

见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微亮。</P>

老朱将关于内阁制的折子揣进袖子里后,默默朝殿外走去。</P>

“老大,今日诸事,莫要与咱赌气。”</P>

“至于孙妃的葬礼....”</P>

老朱略显悲痛的叹了口气后,沉声说道:</P>

“标儿,和你说句老实话,咱只是觉得对她有所亏欠。”</P>

“孙妃自从龙凤六年就跟着咱,咱还是吴王的时候,她也跟着你娘照顾战死将士们的遗孀。”</P>

“如今大明初立,孙妃没享受多少荣宠便轰然离世,咱觉得多少有些对不住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