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此事已定下,有异者斩立决!(1 / 2)

这就导致了江南地区虽然繁华,但许多百姓也生处水深火热之中,被压迫得喘不过气。</P>

可越是如此,江南百姓越想念张士诚在时宽松的赋税…</P>

可他们越是念叨,朱元璋得知后,越是生气,就越加重他们的赋税。</P>

最后搞得江南地区的赋税超过了各朝各代,重的超乎想象。</P>

所以,朱元璋也是一个极为复杂之人。</P>

他可以爱民如子,为了百姓杀勋贵,杀贪官污吏,将贪官污吏剥皮实草,残酷至极…</P>

他也可以对那些不臣服他的百姓下狠手,加重他们的赋税,让他们几乎活不下去…</P>

但其实朱元璋不是复杂,他只是爱护爱护他的子民,而不是爱天下所有人。</P>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皇帝典范,但偏偏他就成为了皇帝。</P>

自朱元璋登基以来,江南地区因赋税太过严重,人口又过多的原因,已经叛乱很多次。</P>

虽然每次都被迅速镇压,但朱元璋心中是不舒服的。</P>

什么意思?</P>

你们这些贱人还是喜欢卖盐起家的张士诚,不喜欢他这个放牛娃?</P>

好好,既然如此,那咱就给你们分家。</P>

自那时,朱元璋心中就已经埋下了移民的打算。</P>

将江南苏杭地区密集的人口移民向内陆人口凋零的地区。</P>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减少江南地区百姓反叛的机率,还可以大大缓解内陆凋零的窘迫,</P>

让大明快速焕发生机。</P>

以前,朱元璋想做,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朝廷初立,新生的王朝,还有很多很多事情需要做。</P>

移民这件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情便被排在了最后…</P>

可朱元璋心中的想法却一直没有改变,这个移民他是一定要移的…</P>

不单是因为江南百姓不喜欢他,经常叛乱…</P>

还有因为江南地区世家大族很多,经常聚在一起容易出事。</P>

很多次百姓叛乱,朱元璋都怀疑是因为那些世家大族受不了沉重的赋税撺掇那些百姓造反的…</P>

为的就是故意恶心朝廷。</P>

造反失败,惨的也是那些造反的寻常百姓。</P>

若是不小心成功了,那些世家大族就会顺理成章的接管起义军,重新分配天下…</P>

所以,朱元璋很警惕,时刻想着如何给这些世家大族分家。</P>

可他等啊等,一直没等到机会。</P>

朱元璋都怀疑是否要等到他将北元彻底消灭,国内没有战争之后才可以开始移民大计。</P>

可那到底是什么时候啊?</P>

朱元璋有些绝望…</P>

可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朱桢出现了,朱桢不但有钱,而且眼光长远,显然也看到了江南地区的人口密集不是好事,</P>

加上凤阳需要补充人口,所以朱桢向自家老父亲朱元璋提出了移民的请求。</P>

朱元璋看完朱桢信件的,心中就已然波涛起伏,心湖激荡。</P>

他内心在呐喊,他等到了,他家老六要出手了!</P>

老六要出手了,那一切都好办了!</P>

这件事由朱桢来做最合适不过。</P>

朱元璋来做反而显得他是一个残暴不仁的暴君…</P>

小肚鸡肠,记恨江南百姓。</P>

可朱桢不一样…他是楚王,他与江南百姓无冤无仇,更没有太大的纠葛,他来主持移民再好不过。</P>

更别说,这次移民所花费的费用也是朱桢出了。</P>

这让朱元璋如何能不高兴。</P>

也就朱桢不在,不然老朱定要抱着朱桢狠狠亲几口。</P>

因此,在第二天的早朝上,朱元璋便宣布了从江南苏杭地区移民凤阳的旨意。</P>

瞬间在朝堂中引发轰动。</P>

朝堂上,当即有官员站出来反驳朱元璋。</P>

他觉得,如今大明朝廷刚刚北伐结束,正是需要与民休养之时,不是大肆移民的时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