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东汉(2 / 2)

就是这本《洛阳医典》的存在,让东汉医学的质量步入新的台阶,虽然只有贵族才能看得起医生,但有医学的传承,时代越往后,受到东汉医学恩惠的人就越多,这也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独一无二的医学礼物,

我们现在翻开医术,还能看到前面好几页密密麻麻都是贡献编纂医术的大夫们……”

东汉着名医学家,小白只知道个华佗,着名医闹事件受害人,不过华佗应该算是三国名人。

也就是说,其他东汉医学名家,小白肯定是不认识的,事实上好几页的纸张里,确实都是他很陌生的名字,但是有几个里面出现的名字,又让小白无比眼熟。

张仲景,孙思邈,皇甫谧、钱乙、葛洪、李时珍……

什么情况,你们都去东汉跨时空编书的吗,还是跨时空交流,还是谁直接把医学书全砸给东汉医学院了?

有了这些历史名医的加入,还有东汉医生们自己的医学成就,这本《洛阳医典》,已经是一本中医从入门到基础、到巩固、到加深、最后成医生的医学宝典。

教授:“可能是害怕这样宝贵的中医知识遗失,这些医生全都愿意去给高门大户看诊,然后收的诊金就交一部分给医学院,让他们有钱继续刊印,把医书印的越多越好。

通过这部《洛阳医典》,我们不仅能看到东汉医学文化的开放包容,也能看到东汉医学打破个人的壁垒,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医学发展的伟大精神……”

除了几个名医,书页上更多的都还是东汉自己的医生,每个人都有为这份医学宝典贡献心力。

听教授讲述东汉医学从怎么从大夫不受重视,到一起交流那些从不外露的祖传手艺,留下的宝贵医学财富让这个世界的后人都能受其恩荫,在那么困难的对外抗战时期也提供了大量帮助,小白都要听红眼睛了。

教授:“我们都知道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了蔡侯纸,这就是在邓绥当政期间发生的事。

有了纸,就有了更多的文化传承交流渠道,东汉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纸,东汉发达的天文学、物理学同样离不开纸。

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他的成就也离不开纸。”

ppt上的张衡,除开那些小白都熟悉的成就,居然还有发明天文望远镜、显微镜、钟楼、水力纺织机。

天文成就是画下了有五千多颗星星的星图,包括太阳系运行图,各种以前就有名字和后面被他命名星星,什么与地球的距离,星球的大小、公转时间速度,他都算了个遍,地球都给他算完了。

文学成就是汉赋四大家,《二京赋》《归田赋》都是旧作品,《银汉赋》、《星河赋》,更是把屈原开始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物理学和哲学并行的道路,让宇宙也成了唐宋文人绕不开文学话题。

除此之外,他还是东汉着名数学家,编纂的《算罔论》除了圆周率计算,涵盖的数学内容数不胜数,还有物理学大家,把物理学和机械玩出了花,为东汉边防修筑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本来就是大佬,明显得到一点不一样的知识后,大佬自己升级升级再升级,硬生生把自己干成了世界公认的科学第一人。

小白看呆了,感觉头好痒,要长脑子了。

教授也感叹:“邓绥为了好好抚养汉穆帝,处理朝政也要把在襁褓的孩子带在身边照顾。不到一岁的刘隆生了重病,在那个医学还不发达的年达,一个小病就能要了一个婴儿的命。

邓绥这是唯一一次不理朝政,斋戒沐浴,除了召集名医为刘隆看病,还亲自修了一座神女庙,为刘隆祈福。

这座香火旺盛的神女庙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是在民间传说里,她的爱子之心让神女赐了神药。

史学界普遍认为,应该是有医生救活了刘隆。就是这次刘隆的生病,让邓绥开始关注医学,才有了后面一系列对医学的大力扶持。

东汉科学的发展,离不开邓绥对教育的大力支持,让邓氏子弟主动放弃做官,去医学院学习医学,就是为了起一个带头作用,扭转大家对技术性人才的忽视。”

小白察觉要素:神女、赐药。

糟糕,他怎么觉得,比起东汉医生们医术超群,把注定要早夭的刘隆从阎王爷手里抢了回来,这个神女赐药更靠谱啊,是哪个大神带了小儿感冒药穿越了吗?

教授:“邓绥本人除了是个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个教育家,她从刘隆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开始编写育儿手册,手册上她理想中的皇帝,深明大义,识人有方,不封建迷信,不旷工摆烂……

能有其中几条,就能算得上是明君了,全都有,那得是邓绥自己,不过就连她也为了刘隆去迷信神女。

在这种期待下培养出来的刘隆,意外的没有什么逆反心理,成长的心理极其健康,除了迷信这点没做到,也跟邓绥一样迷信神女,其他的他都做的很好。

在邓绥把内忧外患的东汉稳住之后,他接过了邓绥的接力棒,没有什么大刀阔斧改革,也没有干什么清理老臣的事,对养母的邓家也善待有加。

他只是跟着邓绥的步子,重用那些邓绥时期的人才,继续发展医学,科学,大力扶持农学,对内稳住世家豪强,对外也和周边邻居友好通丝路,走在邓绥给他规划的路上,什么都不瞎折腾,就给了东汉又一个稳定的三十年。”

小白赶紧手机搜索东汉历史,发现汉穆帝刘隆的历史评价还挺高,因为他这个靠谱的儿子,导致邓绥的评价更高,哪怕在宋明也没什么人嘴太后干政。

果然,对比另一个吕雉,和宋朝的刘娥,邓绥好就好在继承人给力,把东汉稳定发展不算,做儿子的不带头背刺,好皇帝赞扬的好母亲,那就是一片夸耀。

能教出这么好性格不翻脸的皇帝,果然,她绝对是看了不少儿童心理学的书吧!

有了刘隆这个接力棒,东汉在这对母子俩手里还能再上坡路走,只是到了刘隆孩子,就开始不太给力,地方势力他也压的吃力,后面几位皇帝更是不用说。

虽然后面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了内乱和分裂,但是时间来的晚了不少,很多只是都还是没有大量普及,不是只在史书上就是后面考古发现,但是医学传承却一直没有中断。

小白叹气,比起秦和西汉,东汉的历史遗留问题更多,它可以有改变,但是没法像秦始皇和汉武帝一样改变那么多。

就连秦,也是国祚续了点,历史遗留问题没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