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个自己剪辫子,还和小日子去东北搞伪满洲国的溥仪,这个载沣显然更拉仇恨。
毕竟溥仪登基的时候才多大,载沣好歹也二十了,等担事了,做了大清摄政王,就肯定要尽职尽责为大清服务的。
但是载沣不止能力差,还摸鱼划水,没了大清也就是哭着号两嗓子就回家抱孩子了。
一时之间,不管是封建皇帝、贵族官员还是普通人家,原本看自己孩子不顺眼的老父亲,突然之间一个个就都觉得自家孩子也挺好的。
不管是孩子懒点、笨点还是叛逆点,好歹没想着把家产都败了。
大明,最近压力山大的朱厚熜看着上面的载沣,都觉得后人一天天说自己摆烂真的是冤枉自己,人家这才是真摆烂。
他看向下面坐在个小桌子上写字的张白圭,问道:“你怎么看这载沣?”
小孩说:“他什么都做不了,这样什么都不做就最好了。不管他、奕匡,还是其他什么不同党派,所有人都知道大清要完了。”
从远支宗室爬到权力上层的奕匡也好,摸鱼划水对大清无动于衷的载沣也好,还有那些保皇党、革命党,他们都很清楚大清这艘船已经破破烂烂无法修补了,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朱厚熜认可他的说法,已经王朝末路,做什么都无力回天了。
但是一想到大明的未来,还有他之后同样无力回天这点,压力本来就大的他现在更是觉得是整个人都快要喘不过气了。
而在康熙的养心殿里,老二也提到了无力回天不如放弃的说法,但是不被康熙和他的儿子们接受。
卷王和他儿子们怒视现在放弃努力的前太子,一个个都在想他怎么做到心态转变的这么彻底,都跟那载沣似的半点不关心大清了。
两废两立还差点三立这种事对你打击这么大的吗,你觉得是康熙在耍你玩,我们真觉得他眼里就只有你啊。
[摄政王载沣对大清,对哥哥和儿子都坐过的皇位如此不关心,原因,是他心系宇宙。]
康熙和儿子们齐齐偏头,心系什么?
文化课比起其他兄弟水平一般,存在感也比较低的老五也出声了:“他也关心银河系撞上仙女座星系,地球都会被撞没了?还是担心又有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给地球来个生物大灭绝?”
存在感更低的老七吐槽道:“不,我觉得他应该不是关心这些的。”
老九也奇了:“总不能是喜欢看星星吧。”
老十听了都觉得离谱:“哪有人因为看星星就放弃大清的,格局太低了,还不如五哥的说法呢,多少还关心点地球。”
谁承想,还真给老九说准了。
作为皇家近支宗室里第一个穿西装,第一个出使欧洲的人,载沣西方文化科学十分感兴趣,尤其喜欢天文地理。
当年去德国就带回来一台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后面又搞齐了整套天文设备,整天下了班就回家看星星。
也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还真能说准的老九立刻扭头,对着老四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你的子孙后代。
老四被膈应的想当场动手,如果不是康熙还在上面的话。
[虽然载沣上班摸鱼划水,下班看星星,平时躺平不做为,试图作为的几件事也是加速大清完蛋。
但他的不做为和后期坚决不参与任何复辟的决心,也让满清没有和隔壁沙皇一家下场一样,连孙中山都夸他是五组共和的功臣。
他本人也非常崇拜孙先生,几次和孙先生见面,最后一次还找他要了签名照,孙先生病逝后,载沣把照片供在大堂,焚香悼念。
就连儿子溥仪和小日子一起去东北老家搞伪满洲国,载沣也是坚决不配合,就以父亲的名义去过一次看儿子,发现溥仪的傀儡本质后,回来后就劝其他宗室不要投靠伪满。]
“他一个爱新觉罗,家里供着推翻大清人的照片!大清是怎么他了!”
捂住胸口,这下老四是真的快气晕过去了。
“四哥,莫要生气。”老十三赶紧上去扶他。
虽然这时候他其实还是废太子的人,但是看过一些未来四哥和自己的事,现在从康熙到下面弟弟,大家都把他当场老四这边的了。
老四被他扶着坐下来,吸着气让自己别缺氧过去了。
康熙和其他儿子们都冷眼看着。
看了这么久的天幕,实话说他们这些人对大清药丸这事儿其实很清楚了。
不过到底也不是亡在自家子孙后代手里,那时候自家后人都早成远支了,也不可能把责任推到康熙头上,弘历又还小,当然就只能所有的锅老四一并背了。
[对于载沣,总理也做出了评价:载沣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之下,身不由己地被慈禧临终推上监国摄政王的高位的。
其实,不是因为载沣适合做摄政王,慈禧才选了他。而正是因为他不适合,慈禧才选他的。
这个历史责任不能由载沣来负担。]
这个评价其他人接不接受不好说,至少目前还算是走上坡路的康熙朝爱新觉罗们是不接受的。
而现在,列祖列宗很不满意。
康熙冷脸:“既然是皇家子孙,做了摄政王,不管是不是被迫,他要对大清责任,对列祖列宗负责。”
看看讲到的关于载沣的一切,就没有什么让康熙这个祖宗觉得满意的,除了在大清没了,局势已定的时候他过于识时务,别的就没一个他看得上的。
不同于奕匡视频下面评论区的五花八门,载沣的视频下面,都是正经讨论的比较多。
有说他看得透彻活的明白的;有夸爱新觉罗家有他确实是幸运的;还有感慨他怎么就不激进点的,他也再激进点,能清理的旧时代余孽也能更多点。
看到最后那个,普通旗人还好,上层满清人陡然一惊:都主播那个时候了,恨他们八旗权贵的人还那么多吗,一个个字里行间都是恨不得他们连着子孙死绝了?
老二一抬头就看到新东西:“大清兴于摄政王,也亡于摄政王。别说,这评论说的还挺有意思。”
其他人明白老二什么意思,也明白评论什么意思。
别说,你还真别说。
满清入关时是幼主-顺治帝+摄政王-多尔衮+皇太后-孝庄的组合,到了清末,幼主-溥仪+摄政王-载沣+皇太后-隆裕。
幼主都是不管事的,不用多想,但是同为皇太后,显然隆裕是比不上孝庄皇太后的,对权力的把控上还比不过慈禧,就载沣一个撑着。
但是31岁的多尔衮和25岁的载沣,这水平差距太大,不说海平面到珠穆朗玛峰,也有个海平面到最低云层了。
奕匡和载沣两个人的存在,让大家看到了大清权力天花板的到底确实是什么神圣外衣都没有,除了他们,另外一个能在大清做一品大院的英国人,也让大家知道为什么外国人都那么想念大清。
28岁就被被清廷任命为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根本就不了解现代国家运行,也压根不懂什么是海关的大清,引进了英国当时的行政管理制度祖管理海关。
1861年,大清海关税收是490余万两,到了1871年就达到1100余万两,翻了一番等到1904年赫德离职时,已经达到三千多万两,翻了六倍多。
他名义上只是一个外籍的雇员,却成为晚清中国海关的绝对控制者,还将清末海关变为由不同国籍成员构成的国际性机构,没了大清,在新中国之前这个机构都在中国屹立不倒。
一个更多都是在帮助列强收割中国,明面上至少负责了八十多份不平等条约,暗地里筹划更多的英国人,他组建的海关机构,居然都能是大清甚至全世界最清廉、高效的机构,说出来都感觉是在抽清政府的脸。
在听完了奕匡、载沣的故事,再来听赫德的故事,震惊于这个英国人手腕高超能力强的同时,对他的警惕提防也拉到最大。
大秦,又是百家聚在一起辩论的一天。
“他定下来的5%关税就能让清廷继续撑这么多年,但是他到底帮洋商逃税多少,我看不止,否则其他列强可不会也愿意他一直任职。”
“怪不得后人天天刷什么‘列强无不怀念大清’呢。
就光是这个赫德,割中国肉续大清,管他到底怎么卖中国的,大清还能活着,那些人才不在乎中国到底如何。”
“来点洋枪洋炮就能签条约,拿钱拿地还能随便卖东西的时代过去了,他们可不就是怀念吗。”
“但是客观来说,这个赫德的确能力出众,看看之前大清海关什么样,巨额的关税都收不上来,有了他好歹能收上税,分一分清廷就有钱,不怪清廷知道他死了还给他加封。”
“他太了解清廷了,那些列强制定条约都是来找他先问问多少比较合适,清廷也要找他问多少赔得起,他靠着财政确实给清廷也续了点命,但对我中华贻害无穷。”
经过一番辩论,大秦的对赫德这个人达成几个共识:根还是在外的外国人,为大清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有这个手套在前面顶着,方便他和他后面的其他列强继续压榨搜刮中国。
大清是列强的买办政权这一点,大家都普遍赞同。
……
大秦。
咸阳宫,深刻感受到后世人对大清厌恶程度的嬴政,虽然是个封建皇帝,但是这方面他真的没办法跟大清皇帝共情。
他无法想象有番邦人在他大秦头上撒野,拿他的钱,割他的地,在他大秦国土上耀武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