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摊上,习惯了的得福等风过去了就站起来继续带队,可一来就认为这是沙尘暴的村民们坚定认为这里是条件恶劣的不毛之地,好几个人就直接走了。
等到最后核对人数,实际共安置19户,离通电的六十户,就差一户。]
知道开荒有多辛苦,戈壁滩有多不能住人的当地人看的纠结。
有小伙子嘟囔道:“跑什么跑,条件再差也有了五十多户人了,能有什么骗人的。”
他娘一敲他的后脑勺,骂道:“这就是开荒。一帮子人拉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从头开始。真有这样的事,你要去,你娘我可不去。”
被亲娘来了一下,小伙子不敢说话了,但心里还是觉得,要是他去了哪里就够了人家能通上电,他是愿意去的。
他们不是里面的人,只是看客。看新移民的时候,觉得他们要走也能理解,这么一个不毛之地凭什么让他们来开荒。
看得福那面的移民办和旧移民,又觉得怎么样也好歹再凑一户人才好。
凑够了这一户人,可是能给全村通上电的。
狄光远都看急了:“这都降低标准,还能急事急办十天以内就通上电了,怎么就差一户呢!”
他们武周没有电,但是天天看主播的日常,很能理解电在未来到底是个多重要的东西,每天也在努力研究发电和电产品呢。
看着金滩村的人就差一点能用上电,他个从没用过电的看客比人家都急。
狄仁杰看了眼儿子,顺便教导道:“所以不要意气用事。
虽然不一定拦的下来,但得福白天如果耐心再够一点,劝不了那个脾气嘴硬的,能劝住别的人,哪怕劝住了一户,这六十户也够了。”
狄光远表示受教,“但那也怪不了得福,他已经够尽心了,那些村人就是短视,他能有什么办法。”
狄仁杰摇摇头,有些事情还是要让儿子自己去想。
短视?
看不见到底多远的美好未来和暂时眼前看得见的艰苦,不是身在其中人最好还是不要替人下定义。
为着就差一户通电的事情,得福天天去跑变电所求人,奈何规定在这里,没人敢就这么帮他通电。
本来还觉得得福低声下气的人,听着他的对话内容觉得哪里不对。
“旧的移民来了这里,有些人因为没电就留个人守房子……两年时间,都是盖的房子了,那之前呢?”
“都两年了,在这个没人的地方,没房子那住哪里?第一批人盖房子之前,怕不是都只能挖个坑躲在洞里。”
这么个风一来就飞沙走石的地方,还没个房子,那都不能说是艰苦,是白给这个地都没人要来的。
[得福给新移民填材料的时候,发现那位抱着孩子的媳妇秀儿是苦水村的。
他顺便问到他们涌泉村的水花就嫁到了苦水村,问秀儿认不认识。凑巧,秀儿和水花认识,关系还不错……]
刘彻:“这电视最好别拍什么恶俗桥段。”
目前为止李治都很欣赏得福这个基层人员,不是很想看到这种好好办差的人卷入什么奇怪的感情线。
他一个大汉皇帝当然不会觉得底下人就不能有点感情私生活,只是不想一个扶贫搞建设的电视剧有什么让人酸疼的剧情。
远在蜀中的堂邑翁主看的红了眼睛:“虽然水花成婚了,这得福,还是惦记她的。”
同行作伴的卓文君也更是眼泪已经留下:“得福攒的钱不够娶水花,那永富也没有水窖,是靠骗哄着那老人把女儿嫁给他的。”
要那人家里真就是条件不错,做父亲的为了女儿能过得舒服点许婚也就算了,连她爹也是被骗的。
这要是当时就知道了,婚事肯定成不了的,说不定两个有情人就能在一起了。
两个人想到这里,发现这个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剧情实在太虐了,卓文君决定晚点就给他们写个好结局的同人文。
[戈壁滩上,带着头巾的水花一个拉着车子艰难走着,车上是他们家的家当,瘫了的丈夫还有几岁大的女儿。
但一个人拉着这么一车走在戈壁,却脸上还带着笑容,和自己的女儿聊天唱歌。]
水花来了,最后一户人家也就满了,金滩村可以通上电了。
但到了这时候,大家的关注点就不由自主从通电的事情,转移到了得福和水花身上。
躲着老爹聚众看剧的几个阿哥,老九啧了一声:“这得福,远远的就认出来了是谁了。”
老十:“水花都成亲了,女儿都几岁了,丈夫只是瘫了还没死,他这不太好吧……”
老十三看不下去了:“瞎说什么呢,眼里就那点东西,他是有什么出格行为了?”
看看人家怎么办事的行吗,哥哥们,别只看人家那些个男女感情啊。
老九怼道:“这哪是我们眼里就那点东西,你没看就连得福爹都担心吗,宁可让水花移到别的村子去。
人家做爹的都担心,我们还说不得了?”
骂谁眼里只有那点东西,他眼里有天下苍生倒是别在这里啊,大清常务副皇帝去给他的好四哥干活去。
老八一个眼神安抚住了老九:“四哥,你怎么看?”
老四:“我只想看看他们什么时候通电。”
无论是移民办、县里头还是变电局,那里的办公室都是堆满各种材料的,办什么事情都照着规章制度来,看的老四很是满意。
虽然59户就不通电不太近人情,但80降60已经是变通了,底线总得守的,这样一同下来还恪守规定的人,他看的都愿意给打个八分。
[明显担心儿子做什么出格行为的得福爹气势汹汹要去找张主任,把水花调走去别的村,骑车经过戈壁滩看见瘫了的永富和一个人搬东西的水花,下了车,去看她小孩有没有生病。
等得福带着村里熟人来帮水花安家,看见他爹,露出微笑。
他知道自己善良的父亲不会看着这样的情况不管。
喊水低头不理儿子,只让水花带孩子去他们家里先做个饭吃。]
“老汉还是心软了。”
不需要什么解释,只几镜头下来,马喊水已经从不放心儿子的愤怒父亲,又变回了那个照顾村民的村支书,和村里娃娃们的长辈。
这个态度转变很好懂,大家都是能共情的。
同样是村长的老人感叹:“到底也是村里女娃,从小看着长大的。就是嫁出去了,那也没有村里人就不管了的。
何况她男人瘫了,家里都穷成这样了,在这里都是村里人还能帮衬些,万一去了别的村还被别的地方人欺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