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继续(1 / 2)

于是第二天,看小国看的心堵的大家,也不敢再点播历史剧。干脆统一投票投了那个之前看过一点开头就没看的扶贫剧。

[上次《山海情》看到的内容还是水花又回来了,村里开大会,新老村长一起主动报名,安排好了其它吊庄名额。

这次接着上回,时间已经是几年过去了,新的吊装移民来了,水花的也和丈夫永富过得还算不错……]

之前才看了一集,不影响大家隔了这么久继续着看。

不管什么朝代,非西北地区的普通人家,看着那都是黄土地,没点绿色的土地,忽然也感觉到了自己家乡的好。

别问粮食产量怎么样,是穷是富,好歹不是满眼的黄土黄沙,家乡有树有草有水,没那么干旱。

看着水花丈夫挖水窖,水花带着孩子做饭,平平淡淡的小家生活也看的普通人很内心平静,贵族看的稀罕。

也有些东西看的大家好奇。

“水窖?这是什么?”

光是水窖这个东西,很多南方人和不事生产的人就不清楚。

都是往南贬,没有北边能去的苏轼猜道:“顾名思义,窖藏水的。但是挖土坑储水……”

看哪里黄沙黄土就知道干旱缺水,但这水窖的水经年累月储着,真的能用吗?

大家都记得水花之前是怎么逃婚的,男方的人又是怎么一大帮子人来找麻烦的。

看见水花最后还是为了父亲回来了,大家有感慨,有哀叹,有满意,有愿意去想她往后的生活的观众,也基本上认为她逃婚之后再嫁去夫家,是讨不了好的。

现在看见她的丈夫也是一个年轻力壮,看着就朴实勤劳,还对她很不错的小伙,一时之间也对他们小夫妻的生活生出祝福。

也为水花庆幸,她的丈夫还算不错,待她也好。

可是一转眼,她的丈夫就晕倒了,身子都被黄土给埋上。才好了没多久就急转直下的剧情看的人揪心不已。

搂着儿子,阴妃急道:“这永富不会出事吧,那不就只剩水花一个人还要带个女儿了?”

杨妃:“你急什么,大不了带上女儿改嫁就是了。”

燕妃迟疑道:“那明清时候,不是不鼓励寡妇改嫁的吗,到了后世,都几百年的习俗了。”

“就算到了他们的新时代,水花不想嫁也还是嫁了,应该也是不好改嫁,”韦贵妃拿帕子捂着嘴,打了个哈欠。

她最近拉着后宫妃嫔一起排练演秦时明月小高和雪女的歌舞,还把故事试图改个歌舞剧,可把她每天忙得不行。

[新的吊装移民坐着公交车去自己的新家,灰扑扑的红白色客车带着一车子人和物来到了玉泉营经济开发区。

车子顶上满是大家的行李,车子里面是去吊装的男女老少,连鸡羊这些家畜家禽都有。

车子到了开发办,来接新移民的得福发现白老师来了,自荐做玉泉营的小学老师。]

蓝天白云,广阔无垠的戈壁看的南方人目不转睛,就住在西北的农人和牧民也是如此。

但他们看的不是风景,而是看戈壁上那条长长的,平整的,灰白色公路。

村里的老人坐在大树下的磨盘边,苍老的脸上满是艳羡。

“这路……真漂亮啊。”

他们有好几个不同姓的人住在山里,因为山里多少还有点水,能种点东西,那些戈壁滩却都是大风,种不了一点粮食,夜里还会有狼群出没。

只有成年人在的情况,大家才会选择白天靠近点那里放牧,条件十分恶劣。

这样一个真正的荒芜之地,也能有条这么漂亮的路……

有小孩好奇的看着电视里路边种上的绿树和砖瓦房的开发办:“从山里到这么漂亮的地方,他们为什么不来?”

有大人挠头:“真要是真么好,那之前大有他们也不会不来,估计不是这里。”

[白老师的女儿麦苗感叹这里条件也不错,得福说这里以前是国营农场,玉泉营金滩村距离这里还有十几里,没车没路的,条件是比不上这里的。

得福也帮忙拿着行李,一行人走着往金滩村赶去。抱孩子的媳妇抱怨路远,问怎么不修路呢,得福回答已经给县上报了,路快修了。]

有人眼红道:“没路那他们走的是什么。”

戈壁滩那么大,也不是就瞎走的,一行人脚下分明也踩着没有草的黄土路。

黄土路怎么了,黄土路就不是路了,修路修路,有人修路了不起啊!

同村人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他们那水泥路都是基础,那日子,毕竟不一样了。”

理解同乡的愤怒,毕竟哪怕是这个黄沙漫天,缺水缺粮,一家四口人穿同一条裤子的穷地方,这里的人日子过得就算和他们一样穷,也还是和他们的生活不一样。

比如徭役,苛捐杂税,来接他们陪着他们一起走过去的办事人员。

北宋开封的茶楼里,客人问道:“他这真的是做官了吗?”谁家官是这样的啊。

旁边的客人回道:“他们官吏不分的,得福也出学校才多久,可能,干的都是吏员做的事?”

另一桌的人也说道:“吏员也没有这么客客气气,还帮村民扛行李的啊。”

“他自己家也是村里出来的,都是村里人,这还能翻脸。”

这么一说,大家也纷纷点头,是这个道理。

[离金滩村还有一半的路上,一行人遇上了沙尘暴。得福经验丰富的高喊安排大家聚在一起,排成一排。

大风带着灰扑扑的沙土扑面而来,霎时间就把这一大片的空旷地域都包围起来,人在风沙里更是看不见了。

男人在前面顶着,老人女人和小孩都在后面,弯腰低头互相搭着,等待风沙过去。]

手里的棋子啪嗒一声放在棋盘上,也没遇到过沙尘暴的刘彻眯起眼睛。

灰尘太多了,感觉不眯眯眼的话电视里的沙土都要近自己眼睛了。

“这下子,应该会走不少人了。”

大家愿意移民都是冲着未来的好日子的,还没到地方就碰见了这么个沙尘暴。别说后世人了,他们这里的人看了也不觉得戈壁滩这能活人。

后世移民办那边不是强制迁人,可想而知等沙尘暴过去了,害怕的村民肯定会回去不少。

[另一边,熟悉的张主任在为了金滩村通电在和陈所长商量。

原定八十户才能通电的规矩,也因为金滩村没有多少人已经降低成了六十户。张主任现在就期待着新的移民到来,够了人数给村里扯上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