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三(1 / 2)

“别踩了!别踩了!”看着电视剧里士兵踏苗,有人都跟着流下了眼泪,嗓音哽咽。

看着上面跪下来祈求的农人,所有时空里的百姓这一刻都共情到了极致。

“多绿的苗啊,为什么他们就不放过!”

“凭什么他们要丝绸去卖,就要来逼我们的田改种桑!”

“那些当官的,那个不是家里良田无数,丝绸那么赚钱,他们怎么不自己先改,就欺负老百姓!”

“这就是群黑心官和兵匪,他们和主播那边的就是不一样。”

不只是弯腰种田的农人,哪怕是不亲手种田的土地拥有者,身份不同的大小地主们看着也越觉得痛心又荒谬。

“田数量有限,这一年开春的稻苗都已经插下去了,何苦还要让马踏毁青苗,桑苗种下去也不能一年就长成大树,迟一年种又能怎么?”

“朝廷的花钱花多了,这又和百姓不相干,凭什么上面一句话,就要我们强行少种粮食?”

“自己种的粮自己吃,怎么都饿不死,去买粮食谁知道运来的都是什么。”

翠绿的青苗被马蹄踩进水田里,冷漠的士兵,傲慢的官员,还有极度绝望的百姓,这一幕看的寻常百姓跟着揪心愤怒,也看的统治者倍感荒谬。

朱元璋本就是贫家出身,极度重视农桑的皇帝,看见这幕气得恨不得去天幕上把那些官员兵丁全都砍了,更恨不得把老四这群不争气的后代全都教训一遍。

钱重要,吃饭更重要。

能为了他们大明上层的利益去这么欺侮百姓,这就是后人眼中大明、大明皇帝和大明官员兵丁的形象。

他正经大明开国皇帝如此,其他生产力都没明朝高,春耕向来都是格外重视的朝代,皇帝官员们同样觉得荒谬。

看见这一幕,他们基本上第一反应就是派专人去外核查各地农田情况,还要格外注意地方官员和地方军事力量的管理。

[反抗的百姓里被抓住的一身腱子肉的青年名叫齐大柱,居然不是稻农,而是桑农,问他为什么要带着稻农闹事,他说心中不平。

杭州知府马宁远点点头,指着他就问他在王直那里是什么头目。

齐大柱莫名其妙,他根本都不知道王直是谁。

“倭寇头子王直”,马宁远这样说着,就让人把他拿下,开始发表了他关于改稻为桑的重要国策。]

一州知府随手一指,就栽赃一个打抱不平的寻常农家汉子是倭寇,青天白日的就把他拿下。

这一幕,任谁看了都觉得荒谬,可细细一想这些农人还有知府的身份差距,只觉得悲哀。

而听完他的国策发言,更是让人震惊。

“狗官!‘要么自己改,要么卖给别人去改’,这不就是逼着百姓把手里的田都拿出来卖了?”

“谁不知道我们浙江的良田多,富户也多。不去找有钱的,就来欺负欺负我们,这些官是在逼着我们穷人把最后的钱都卖了,一点立身之地也不给我们!”

“一千个人、一万个人,我们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不改!”

能在天幕上看到自己的家乡当然是个让人开心的事,但家乡搭配上让人高血压的剧情,浙江人都出奇的愤怒。

深吸一口气,李世民沉声道:“辅机,我们大唐,就算做不到后世那样,也不能放弃对地方官员督责。”

他们封建王朝的官员当然和后世官员性质不一样,但不把人逼得活不下去造反,那是大部分人的共识。

这部电视剧从开场的御前财政会议,到现在的改稻为桑执行,都是在表达他们朝廷的工作运行,也让从前只知道地方官吏的人,都知道了所有官员头上都有皇帝。

这是好事,天下人都知道他们的君主;这也是坏事,君主做什么都不能再隐身了。

以后百姓在遇到了不平事,还是会骂贪官污吏,但也会开始想为什么会有贪官污吏,为什么他们被人欺压搜刮,为什么该管理这个的朝廷没能早点把问题解决。

他们的生产力或许没到后世水平,但是现在人的观念都已经开始启蒙转变了,旧的管理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

就是不提自己作为皇帝,看到这个电视剧对以后的大唐的影响概念股,只提作为人的朴素善恶是非观,他都想冲进去把那个知府宰了。

看着上面认认真真为朝廷办事,正义凛然但是格外招恨又愚蠢的马宁远,永乐朝的朱棣感受到什么叫无力。

“浙江人不会死绝,我大明会……”

一个坚决拥护执行京城命令的地方官是个好官吗?或许是吧。

因为愿意从县衙出去,站到田垄旁为朝廷亲力亲为办事的一洲知府,已经是罕见的勤勉官员了。

但无论是对当地百姓还是对大明,马宁远都是一个把百姓和大明一起推入火坑的推手官员。

改稻为桑能做吗,可以做,但不能是这么个简单粗暴激起民变的做法,而是应该慢慢来,起码让人真的能看到种桑是挣得多,还风险稳定,收入能有持续性,让大家自发去改。

而不是直接带兵踏苗,让百姓一个个都畏惧甚至憎恶朝廷。

从第一集开头到现在,哪怕电视剧都有了御前财政会议,会搞预算这么不合他们大明逻辑的事,整体看下来的故事发展,逻辑都是通顺的。

连这个知府一番大义凛然的宣言和他带兵踏苗的行为,都合理到也是真的能在大明发生。

如果大明往后都是这样的官员,那他能理解为何主播说到明都是在骂它烂到根子。

[就当马宁远下令让士兵继续踏苗的时候,台州总兵戚继光来了。

一看到他,士兵们都默默停下了动作、

戚继光也不和马宁远说话,直接让踏了青苗的兵站出来,直接鞭子抽在他们脸上,挨个教训。

“又是断水,又是踏苗,当兵的吃粮,你们吃的是谁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