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一(2 / 2)

开支明细是钱花在造海上与倭寇作战的战船上了,但是兵部一艘战船都没看见。]

当张居正说完,有点脑子的人都是无不惊骇。

这不是三千、三万,而是三百万两的银子,造出来的还是要去抵御倭寇的战船。

重中之重的军国大事,却到年底一条船都没看见,这么多的钱都哪儿去了?

朱棣越听越火大。

“岂有此理!三十艘战船,兵部用,工部造,但是兵部一条都没看到,前一天他们才知道这笔账!”

财政超职,同级越权,这么大笔的银子空洞都能塞上去,后面他的大明居然这样了吗?

[而一说到战船,严世蕃立刻整个人都精神了。

他表示确实就是造了三十艘战船,但是十艘帮宫里修大殿运木料,另外二十艘市舶司借去了。

说到宫里,就轮到吕芳和陈红的太监势力来解释了。

二十艘船装着各色丝绸瓷器货物要出国做生意,但遇上了倭寇作乱,肯定是出不去,生意也做不了的,货就运到朝廷里来。

最后吕芳表示,船的用途都很清楚了,不明说但是大家都懂是给皇上用的,虽然账是兵部的,但是钱都用在正途上。

最后他表示,缺船后面会另造,这三十艘都还给兵部,三百万两的开支是兵部的,名正言顺。

精舍里的嘉靖敲了钟,没有异议。他表了态,其他人也都不能再说什么了。]

“好一个名正言顺!”

连朱元璋也明白了,这是十艘运木料,二十艘船运物料呢。

什么货运到朝廷里来了,分明就是给那个混账玩意儿的新宫殿添置新物件了。

要不是主播不怎么喜欢插手他们的事,他高低得重金拜托主播帮忙穿越下时空,把自己之后的每一个大明皇帝全都揍一遍。

这个嘉靖两遍。

朱棣听得愈发气急:“三百万两,建造三十艘战船抵御东南倭寇,但是船都用来修宫殿运木头和丝绸……他抵御个什么倭寇,怎么不干脆把船送给别人算了!”

三百万两造了三十艘船来运东西,就算是船最后还给兵部了,也根本没发挥战船的作用,修的到底是不是真战船还不好说。

子孙后代无能些,贪图享乐些,朱棣都不会这么生气,但是战船私用,这一点他无法接受。

不说他们了,其他没有怎么开发海洋,水军不多的皇帝,都很清楚用于战场的东西有多重要。

听见战船被用作皇帝私人货运船,其他皇帝纷纷皱眉,连他们都想骂上一句家国不分了。

不是说家天下,天下就都是皇帝家的,就算真是,那也是要做事情分清楚个次序先后。

连公认喜好享乐的刘彻都没法想象,自己要去打匈奴的武器,全被拿去挥霍打猎了。

做皇帝可以公私不分,但真不能这么轻重也不分。

[张居正结束,下一个回合高拱继续。

江浙修河堤三百万两预算,最后则是用了五百五十万两。

这个严世蕃直接说修河是他们工部干的,但是监管的是宦官。

高拱表示还有宫里修宫殿的木料货款,预算是三百万两,结账的时候竟然是七百万两,亏空了四百万两。]

战场骁勇的朱高煦也听傻了:“应天府浙江修河堤开支超出,修个河堤能多花五百五十万两也就算了,给那个朱厚熜修被烧的宫殿,能花上七百万两?”

那小子被烧的宫殿显然不可能是一整个宫殿建筑群,应该就是一座宫殿。一座宫殿,他的王府又不是没有,能这么费钱?

朱棣冷哼:“账面上是这样,那小子肯定也没少花,但花掉的那么多钱真有多少落他头上,这可说不准。”

就说那三十艘战船运货的事,真运的都是朱厚熜的东西,还是也有人借道搞点走私,说不清楚。

“除了修河堤的五百五十万不好说是不是被下面瓜分的,这造船修宫殿,超出开支都和那小子有关,他怎么花的?”距离剧里时间最近的朱厚照都听懵了。

他就算想养点小动物都被几个有资历的老臣上书劝谏,那小子是怎么做到能花掉那么多钱,还当时就被放过,这时候才捅出来?

就没有这个钱打造这么多船的朱厚熜早就听得手一抖,手里的蒸馏酒精差点打翻。

“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主播你倒是帮我辟个谣啊!”

考虑考虑我们大明的生产力,哪怕我未来是混账了点,但是一年里除了常规的事情,还要干这么多一二三四,我们大明财政真的绷不住的。

[在高拱的数据出来后,严世蕃一句话,气氛直接僵住。

“我就知道,你们算来算去,就会算到皇上头上。”

嘉靖立刻想起了周云逸,高拱也被严世蕃激怒,说他欲加之罪……]

越看越认真的刘彻说道:“徐阶制止的好啊。”

不能让高拱和严世蕃再吵‘罪’了,论罪是论个没完的,尤其是嘉靖明显更站严党那边,不能让罪这个事在嘉靖心里加深印象。

现在事情的重点现在是财政问题。

别看严世蕃在那里解释三百万两只是从云贵运木料的预算,完了发现云贵山路不通只能从海路走,但同为皇帝的刘彻压根不信他这套。

在刘彻眼里,事情给他办的漂亮那是应该的,没有第一时间就发现陆路不同已经是他的责任,事情办好了这不叫苦劳,这叫将功折罪。

再说了,严世蕃从第一个造战船开始,就说什么都扯到皇上,拿着皇帝的幌子想让清流闭嘴。

怎么,多花的钱都是给皇帝的,你们就一点没多捞是吧。

带入一下,刘彻是觉得他忍不了这种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