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英国东印度公司下(2 / 2)

茶农们的担心自不必说,茶叶商人们更清楚这些东西外流后对本土茶叶经济造成的打击和损失。</P>

其他时候的茶商、茶农们担心还有限,但康熙年间的清朝人是最担心的。</P>

这个未来离他们太近了,近到后面才不过是几代人的时间,他们的子孙和家业就要遭受这样的打击。</P>

手里的茶杯现在想摔又舍不得,茶叶商人们深吸一口气,决定等最后的视频结束了就赶紧去找相识的同行坐下来一起商讨。</P>

以后给那些洋鬼子杀进来,赚他们的钱,打压他们生意,这种憋屈的未来,必须要早做打算。</P>

[克里米亚战争,镇压印度民族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P>

日不落帝国的黄金时代,就是全世界各地‘自由’地烧杀抢掠的时代。</P>

而在镇压印度民族起义的过程中,为了审判跟着人民一起起义的莫卧儿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法理上应该是帝国臣仆的东印度公司就这样被英国废除。]</P>

君主和百姓站在同一战线‘造反’,这的确是怎么听都荒唐不已的故事。</P>

可是带入到南亚那里的情景,没人会觉得这个君主滑稽,只会觉得她多少也是个为了自己国家能摆脱恶鬼辖制的人物。</P>

只是古老帝国的力量实在太弱了,英国也在南亚待了太久了,本地人的反抗失败了。</P>

嬴政不知道自己死了之后,大秦是怎么分崩离析的,但还处于刚建立的上升王朝,李世民和朱元璋已经看到了一个文明落魄后是怎么被欺压的。</P>

联合果品、东印度公司、荷兰、英国……听到的每一桩事情,在他们耳朵里都是那么的刺耳。</P>

突厥和高句丽的威胁还没尽数铲除, 现在就提前千年知道了来自更远异域的威胁,本来意气风发的李世民最近可谓是天天焦虑。</P>

本以为自己赶走蒙古人就够了的朱元璋眉头紧皱,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P>

主播自己口中说出的事情他会听,却未必愿意都改,但她找出的后世专业人士分析论证的东西,他每一个都有认真看。</P>

近代以后的事情主播没有讲完,但看东南亚和莫卧儿的例子,就知道在这些列强手下以后的中原地区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光是一个鸦片就够荼毒后世子孙的了。</P>

时代的变化果然太大,曾经的陆地古老文明在错过海洋的船票后,遭受的就是这样的事。</P>

就算有了郑成功赶走荷兰人,收复台湾,但那似乎也只是东边这片区域变革之前的最后一丝咆哮。</P>

而他原本预想的大明,至少也是不会让周围小国遭遇那种情况,甚至危害到自己的。</P>

可他的大明甚至没有挨到那时候。</P>

而后面的大清,也只是对脚下一亩三分地有统治兴趣,是个同样传统的陆地王朝,还是得位不正一天天想着怎么压制汉人,更不在乎什么家国屈辱的货色,。</P>

那些个小国的遭遇和大明错失良机的感叹再次同时响起,朱元璋脑子思绪万千。</P>

第三十九位观众许艳平翻出自己的笔记本,指出目前最模糊的一个开始发问。</P>

“主播,金融寡头是什么?”</P>

【“指掌握着庞大金融资产的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又叫财团,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P>

介绍有点干吧,小小找出一个简单的科普视频给他们看。】</P>

“原来如此,之前的股份制的,居然还能被这样操作……”</P>

无论是通过银行、投资机构还是自己名下直接出资,他们都可以通过参股控股的方法先搞一个母公司,再层层下去投资子公司,通过掌握股份份额去掌控下面那些子公司。</P>

子公司还可以再层层向下再去掌握其他公司,通过钱的流动,从上而下逐级参与,直至掌握一个地区、国家甚至多国的上下的经济命脉。</P>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触手神不知鬼不觉的探的更深,出了什么事也能及时断腕,不会让坏掉的那些账牵连到其他的账,还没有那么明确的指向。</P>

出了事情,大家都知道京城和皇帝在哪里,但想从这么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里找到最重要的那支,可是得费一番功夫。</P>

梳理完金融寡头怎么通过钱去收拢权力的,本土人士对它的存在又是更加警惕了。</P>

最后一位观众葛文娘也是清朝人,老太太还是个佛教徒。</P>

本来一天以为是跟着主播出去看看后世的省会,一起见世面,哪里想到后面听到的都是这么让老人家忍不住念阿弥陀佛的东西。</P>

老太太放下木鱼,对着天幕虔诚三拜,问道:“是不是几百年后,他们都把那些恶徒赶走了?”</P>

大家抬起头,眼神希冀看着天幕。</P>

是啊,那遭受这样的几百年的压迫后,那些周围的邻居们,还有我们自己,都赶走恶人了吗?</P>

【好心老太太问的慈悲问题,可小小也没法给她满意的回答。</P>

“事实上,真正做到把他们全部赶出去,并且不在受他们欺压的,可能只有我们。”</P>

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还有太多的第三世界国家仍然受到旧殖民列强的盘剥,或者是走了旧的,来了新的。】</P>

今天的直播结束了,白天的户外加上回家的时间,也就才下午两点而已,但不管是那个天气的时空,大家的心都是哇凉哇凉的。</P>

距离还早的时空不到担心这些的地步,但唐朝往后的大家,基本上都开始自己的焦虑。</P>

看见了那些亚洲小国的悲惨遭遇,再怎么认可‘无怠无荒,四夷来王’的士大夫,也只能承认终究外面多的是无法归服的番邦。</P>

他们自有一套自己的行为逻辑,什么仰慕上国,没有,人家只把你看做肥肉,就是要源源不断的利润。</P>

坐着船,依旧还没到开封的苏轼盘腿坐在船头,思考是不是他们这些人学的东西都是错的。</P>

他能写的一手文章,能做好一地父母官,修水利搞文治样样在行,可他们这些人打不了胜仗,护不了国家。</P>

至于让夷狄臣服于礼仪之邦,其实也很简单,学唐太宗先把他们先打怕了再说。</P>

可他们宋的情况,指望百姓自己组建小型村寨守住家园,也总比外族人没来就被内部兵匪抢了要好。</P>

辽尚且如此,更不消说金了。</P>

大宋如此情况,到底怎么才能保住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