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人刚刚做起善事时起初懵懂无知,应该告诉他,即便你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好怕的,自古英雄无完人。</P>
做坏事失败了会接受人们惩罚,可做好事失败了无论怎么样也不该恶意相待,强加于人的认为此刻责任全在做好事的人内心还不够坦诚。</P>
而在他明白了大道,实实在在的去贯彻它以后,就不用对着考了九十分,乃至追求一百分的人说:“你考及格就行,考了满分也浪费力气。”</P>
所以,论迹不论心是降低了论迹论心能否做到的一片迷雾,否定一个人取得更高分数的可能性。谁不想论迹也论心,可是论迹也论心的真正意义在于——你被埋在土壤里时,就应该明白,且考虑到自己将来会被风给吹走。可即便要白活一场,我仍旧破土而出。</P>
所以,不管是论迹还是论心,接受自己的审视非常容易。</P>
只要由始至终去做一个无名的侠客,这已可慰平生,死而无憾。</P>
可要取得他人所说的论心也可以过关,不如还是祈祷不知道自己性格的人少骂几句吧。</P>
或者说,倘若贪图虚名,想在他们那儿“心中过关”。这条论心之路就已经输了。</P>
树在大风中苦苦支撑,正是论心无愧之所在,坚持是它自己的意志和行动所在。可是当它被风吹走,这不是它决定的,而是能力有限。</P>
一棵树到了连自己都挽救不了的时候,它再也不能遮风挡雨了,即使论起心迹,再好再真也改变不了它的下场。更何况,此刻自己都保不住,还能帮别人什么?无非是倒去以后期望有人拾走,劈了当柴火发光发热。</P>
论心之益,在于心中清醒,只要走上这条路,不管你失败了多少次,千难万苦也不会舍弃自己的努力。</P>
可论心之害也在于那些不知真情的人看来,你永永远远是个有着更多缺点,而且仿佛很喜好面子,想冒充正人君子的人。</P>
所以,这是两条不一样的路。</P>
你想走的是论迹不论心的道路,兴许有乐无苦,或是有乐有苦。</P>
你想走的是论迹也论心的道路,其中有乐有苦,或是有苦无乐。</P>
古来有阴阳学说,将天地分为四种态势:太阳,少阳,少阴,太虚。</P>
这也足可验证每个人的道路,无非是四种。</P>
有乐无苦。(以自身而处于太阳)</P>
有乐有苦。(以自身而处于少阳,少阴)</P>
有苦无乐。(以自身而处于太虚)</P>
这条路,真正走了上去,怎么样也很难冒充自己是另一条道路的人。</P>
譬如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山火烧死,保住自身的气节和人品,最后也不愿走出大火和晋文公过上有乐无苦的生活。</P>
对于论心者而言,他在事后得到了所谓快乐,在他看来那也是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譬如赞叹和喜爱,对方完全可以去喜爱另一个人,赞叹别人,自己是否该接受,都是心中一道极其难以克制的心魔与障碍。</P>
趋利避害是人自己的本性和本能,介子推想做到对自己论心,否定自己的本能,即便是面对死亡也视死如归。于是他得到的不是生还,而是活活被大火被烧死了,抱树而终。</P>
最终,但恐大家不明,此处也不留弦外之音。</P>
难道每个人都得成为介子推,才能让人性变得尽善尽美吗?仁义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举动,其中有侠者不畏强者的仁义,学武就是为了除暴扬善,为了击败邪恶。却也有介子推这样想为了改变人性而死的。</P>
侠者义不失仁,介子推仁不失义。</P>
正因如此——你想做一个论迹不论心的人,当然可以。别人本来也没资格说你不是侠客,或者不是介子推。</P>
除非在他们眼里,侠者其实是不仁的家伙,介子推其实是不忠不义,以死来背叛君主的人。</P>
如果是这样就等于正确的话,侠者之中就会死很多无辜的人,他们帮助的人都会不念旧义,恩将仇报。而很多像介子推一样忠直的人也会被奸佞迫害,置他们的仁德于牢笼中,直至他们含冤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