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百姓是基础,百姓是水君王是舟不假,但是……君王也同样不能脱离了这些家族和土地拥有者啊。</P>
李世民看了看自己的大臣们的面色,果然从大家都非常平静的面容中,还是窥见了那么一星半点的犹疑。</P>
【是的,英国将自己的目光转向清朝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自身不断发展、内部利益获取的需求。】</P>
【在清朝开始进行“通商管制”的通商方式后,也就是设立几个通商口岸、在其他地方禁止通商之后,外部的商人的来往交易就必须在清朝的监管之下;而在乾隆进一步缩减通商口岸,只留下了广州一处之后,外部商人的活动范围就更小了。】</P>
【而清朝的经济模式是什么样的?是一个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延续下来的,小农经济模式。换句话来说,就是自给自足,自己就能够完成经济内循环,并不一定需要外部国家或者经济的介入。】</P>
【也因此,清朝内部,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并不那么高;最起码,是与英国等国家对清朝的商品需求是不对等的。如,清朝生产出来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在欧洲各国的市场中都非常受欢迎,但英国出口的羊毛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能收获太多的利益,清朝的市场并不怎么消费这些商品。】</P>
【这样的不对等,造就的结果就是巨大的贸易逆差。】</P>
【贸易逆差,就是一个国家的进口额高于这个国家的出口额的现象。】</P>
【另外,此时清朝的主要交易货币还是白银,但是英国已经转向了金本位——英国为了和清朝做生意,需要从欧洲购买白银,这让英国也产生了不小的亏损。】</P>
【种种因素加起来,让英国对于清朝的贸易情况已经心生不满。】</P>
【同时,英国的工业发展,也对市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清朝的市场——人口众多,最起码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倾销市场。】</P>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选择:甲.直接开战,武力夺取自己想要的市场 乙.武力还是暂缓一二,观望观望,先尝试从其他方式来夺取市场,比如,找一个大家拒绝不了的商品】</P>
宋朝,贞观年间。</P>
赵匡胤觉得英国应该还是会尝试一下寻找一种新商品的,毕竟,开战这种事情,还是要谨慎决定的。</P>
这一点,放在英国身上应该也不会例外。</P>
如果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获取到市场,那么何必开战呢?——虽然这个商品多半不是什么好东西,赵匡胤实在想象不到英国能够通过什么常规方式制造出清朝迫切渴求的商品。</P>
清朝的经济状态与中原过往一样,那么说明起码的种种生活物资清朝都是有的;而若是什么新奇事物,只要不是生活必需品,那普通百姓购买的欲望就不会那么高。</P>
英国有没有什么能够变作日常用品、或者说让人愿意大量购买的正常产品?当然有!比如那个蒸汽机……</P>
但是,赵匡胤也清楚,英国显然不会愿意就这么卖出他们的蒸汽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