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过惊讶,朱瞻基还被茶水呛了一口,半天才缓过来。</P>
朱棣继续看下去——哦,陈新甲汇报了,明思宗没打算虚假议和,但是……他不想给国书?</P>
朱棣觉得有些难以理解。</P>
你既然打算议和了,又不给国书,算什么事?没有国书,谁知道你到底打不打算议和?</P>
辽朝,统和年间。</P>
萧绰和耶律隆绪几人也有些无语。</P>
怎么,打算议和了,却又不想给国书?</P>
联系前面明思宗让陈新甲几人秘密和谈,不能走漏消息的要求,几人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明思宗,莫不是不想承担这个议和的名头吧?打算等到议和成功在向其他人宣布?如果没有成功,就不搭上自己的声名?</P>
萧绰摇头:“这可真是……”</P>
虽然有时候议和这件事情,确实需要勇气,但是也不能这么来吧。这若是中间出了什么岔子,那论罪的不就是陈新甲这些得到命令的大臣了么?</P>
以及,明朝朝中反对议和的声浪居然有这么大吗?大到明思宗都不愿意正面相对?可明朝也确实明摆着难以双线作战,同时应付清朝和李自成等人了啊。</P>
耶律隆绪同样摇头,道:“说不定,是明思宗不愿意承认清朝是一个可以对等的政权呢。”</P>
【最终,明思宗给出了一封敕书,或者说手谕,内容是明思宗写给兵部尚书陈新甲,让他认真与清朝议和等等。】</P>
【这算是表达了皇帝的意思,同意与清朝议和;又没有直接写就一封国书。】</P>
【这封敕书到皇太极手中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份,也就是洪承畴被俘之后了。】</P>
【对于明朝使者这一次递交的敕书,皇太极心有几分不满和疑虑:这真的是明思宗的意思吗?还是明朝大臣的私自行为?这封敕书到底具有几分效力?……】</P>
【此时,洪承畴既然已经被俘,皇太极便让他辨认了一番,最终确定,确实是明思宗所书。】</P>
【最终,经过多番沟通,几次围绕议和条件而磋商之后,在五月份,皇太极向明朝方面正式提出了议和条件的最终版本:】</P>
【第一,议和成功之后,双方的吉凶大事都需要互相派人凭吊和庆祝;】</P>
【第二,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一万两黄金和一百万两白银,而清朝则提供一千斤人参和一千张貂皮给明朝;】</P>
【第三,只要是清朝的叛逃人员,不论满、汉、蒙、朝鲜,到了明朝境内的,明朝都得交还给清朝,同理,明朝的叛逃人员只要到了清朝境内,清朝也都交还给明朝;】</P>
【第四,塔山为清朝的地盘,宁远、双树堡一线为明朝的领土,双方以连山作为中间之地;】</P>
【第五,在连山设立互市;】</P>
【第六,按照前面的划界,双方越界之人处死。】</P>
【这些条件,在明朝方面是什么态度暂且不提,但是在清朝内部,却有不少人觉得皇太极做的有些太退让了,这些条件有利于明朝,却不利于清廷。】</P>
【按照张存仁、库尔禅等人的想法,明朝已经内部空虚无比,又到处都是流寇,饥荒不断,迟早要土崩瓦解,如今他们能够依靠的也不过是山海关一线而已,更不用说这一场松锦之战,让明朝彻底丧失了十三万精锐,以及关外四城——明朝还剩什么?】</P>
【这时候只要我们举兵南下,那么明朝就只能不断南迁,最起码黄河以北就都能归属于我们。再加上,南人的武力值水平一向不过尔尔,又不是什么练兵的好地方,迟早,整座江山都将属于我们!】</P>
【因此,按照他们的看法,皇太极提出议和的条件,最优的选择应该是——以黄河为界;次一点的选择,也应当以山海关为分界;最差最差,也应当以宁远为分界。</P>
而从物资方面来看,最好就应该让明朝称臣纳贡,像是皇太极这样只提到互市交往,完全是最下策。】</P>
【当然,不管他们怎么想,也不能改变皇太极的决定。】</P>
宋朝,开宝年间。</P>
赵匡胤几人也对皇太极提出的这六条议和条件深感意外。</P>
“居然这么简单?”赵光美大为不解,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双方情况不对等下的议和,不就是要有一方提出诸多条件,另一方只能尽量调整一二吗?</P>
就像是大宋和辽国、金国之间一样。</P>
可是皇太极提出的这六个条件……双方互相参与彼此的喜事和丧事,这是应有之举,无需多提;明朝给清朝黄金和白银,清朝给明朝人参和貂皮,怎么说,给钱是必然的,这样的条件还算是照顾到了明朝的面子;双方彼此交还叛逃人员,也算是应有之举;</P>
互相划定边界——说句不好听的,即使不划定,这些也已经算是清朝所有了,正式划定的话,只能说是把明朝的一些遮羞布撕了下来;互市,无需多言;双方越界之人处死,也不算什么太过苛刻的条件。</P>
总体而言,虽然这些条件并不是什么让人非常乐于接受——准确点讲,和清朝议和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什么让明朝能够乐于接受的事情,但是皇太极提出来的这些条件,绝对算得上不十分过分的了。</P>
当然,这其中必然是有皇太极自己的谋划,比如借着这些机会缓和一二,发展壮大,并且从明朝那里获取到一些他想要的东西,再等一个好时机撕毁协议、进攻明朝……</P>
但是,但是,这些条件真的不错,起码比大宋在后来和辽宋签的那些不知道什么玩意儿的协约好多了。</P>
赵匡胤同样在揣摩皇太极的计划。</P>
毕竟,按照大部分人的认知,就像是那清朝的大臣张存仁和库尔禅等人说的那样,皇太极提出的条件,应该是狮子大开口,趁着明朝势弱,提出更高额的条件,比如以黄河划定两国边界一样,或者把山海关握到手中等等。</P>
但是,他却没有……</P>
————</P>
————</P>
这次议和,皇太极的诚意有多少不好说。不过这条件比起历史上的许多条件而言,还真的确实属于宽松的那一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