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宝年间。</P>
事情发展到这里,大宋最终为何会变成那样的结果也相当明显了。</P>
赵德芳喃喃道:“接下来就是那个派术士做法防守开城门,最后逃之夭夭,继而京城陷落了吧……”实在是这件事给人的印象太过于深刻了,赵德芳觉得,即使京城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失陷,他也不会忘记这件事的。</P>
何况,汴京城真的失陷了啊。</P>
赵匡胤反倒是心平气和,缓缓道:“纵观金国这两次南下,除去大宋确实已经出现的军队腐朽,朝中争斗不休这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赵佶和赵桓。”</P>
王朝行至中后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官吏腐败,权贵长期把持权力,大臣结党,彼此争斗,军中久不经战而战斗力下滑,武人地位进一步低于文臣,军械粮草贪污吃空饷……大宋也不例外。</P>
事实上,对于这些问题,赵匡胤是有着心理准备的,他痛恨这些危害赵宋王朝的蛀虫,但对他们总会出现这件事也是心知肚明,也很清楚朝中总会出现这样的虫豸。</P>
但是,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有没有一个合格的君王,能够解决这些蛀虫,把控住大宋的方向;或者退一步,平衡住天下,让这些蛀虫不能更进一步地腐蚀他赵家的江山。</P>
若有,这就可以称为中兴。</P>
但是很显然,他大宋最终没有能够阻止这些虫豸侵害江山,没能遏制住这些歪风邪气——不管大宋在这期间到底有没有一位合格的君主,最终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P>
而赵佶和赵桓,简直就是助长歪风邪气的典型代表!他们不仅不能遏制或者解决歪风邪气,他们甚至反过来助推这些虫豸们勾心斗角、混迹朝堂。</P>
这两个渣滓能够登上皇位,就是他大宋最大的不幸!</P>
“确实,赵佶一个轻佻不可担天下,赵桓更不用说,作为皇太子居然就是这样的心性,他的脑子都丢到哪里去了?”赵光美嘀咕道,金军兵临城下了都还没有做好决定,要跑不早跑,要坚守也不早做准备,变来变去……</P>
作为皇帝,绝不能让自己的意见像变色龙一般三天两头就变化一次,否则,大臣和百姓如何适应?政策如何施行?这还是无战事的和平时期,现在国家危亡之际,更不能如此。</P>
再说了,赵桓都不是三天两头变一次想法,他是一天就能变三次。</P>
赵匡胤笑笑,没有再说什么。实际上他觉得,是时候再去打一顿赵光义了。</P>
都怪他!</P>
【这时候,兵部尚书孙傅登场了。】</P>
【他在市井之中找到了一个名叫郭京的人,据说这个人能施六甲法,可以生擒金军二帅,并且还能扫荡金兵。】</P>
【随后,孙傅举荐了郭京,然后朝廷也选择了相信他,给郭京加官,赐金帛数万,让郭京自行募兵。】</P>
【在宋朝未曾按照完颜宗望二人的要求派出亲王为质后,金军的攻势越发猛烈。】</P>
【而在汴京城内,孙傅和何卤则极为信任郭京,有人认为将保卫汴京并击溃金军的事情全部委任于一个号称“六甲法”的人身上,实在有些过头,孙傅甚至反驳道:“郭京,殆为时而生。敌中琐微,无不知者。幸好你今天是和我说这话,若是你和其他人说,必然会是一个沮师之罪!”】</P>
【于是,郭京被寄予了厚望。】</P>
【汴京城外城南边共有三座城门,最中间的叫做南熏门,东边的是宣化门,西边的则是安上门。】</P>
【闰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值风雪,郭京在朝中的催促下准备出兵,为此大开宣化门,而郭京本人则和张叔夜一同坐在城楼上观战。】</P>
【然后,事实证明了,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喜获天降大礼,郭京根本没有什么击退金军的能力,相反,在这次失败后,郭京为了逃避罪责,立刻想到了一个借口:“须下城做法”。】</P>
【随后,他带着剩余的人手下至城外,立刻向南逃遁,丢下汴京城逃之夭夭。】</P>
【而喜获天降大礼包的金军自然不会错失此等良机,于是,在指挥下,金军趁着吊桥为积尸所压,无法拽起收回的时候,大举进攻,从宣化门登上城墙,焚毁南熏门等各个城门,汴京城就此被攻破。】</P>
【赵桓身在宫中,听闻汴京外城已破,便恸哭道:“朕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P>
【先前,种师道就曾提醒过朝中,金军有直取汴京的意思,建议赵桓不若寻机暂避。但这个建议被众人无视掉了,不少人还因此认为种师道怯战。】</P>
【此外,在金军第一次南下回归时,种师道还建议赵桓“乘其渡河半击之”,否则放任金军归去,“异日必为后患”!】</P>
明朝,洪武年间。</P>
朱棣、朱樉等人皆为种师道的良言忠谏被无视,甚至还因此被扣上了怯战的帽子而叹息。</P>
“做什么事儿就要听相关人士的话嘛,老种将军的建议无一不是对于宋朝时局的金玉良言,若能执行一项,北宋末年也未必会落得那般境地……”朱樉叹道,想着种师道在赵桓时期的经历,“虽然钦宗看起来对他还算是委任有加,但实际上,他的关键建议是一句没听。”</P>
朱棣对于宋钦宗显然并不喜欢:“不止,还建议他最好尽快在汴京屯守重兵来着,结果直到最后,四道总管也就只有张叔夜成功进入京城,还是‘仓卒间得兵一万三千’。”</P>
坦白讲,金军确实作战勇猛,但是他们一方面是异地作战,另一方面,就像辽一样,金也通常是秋冬作战,春夏收兵。这两点结合起来,若是汴京城内守军足够,粮草充足,金军能够如现在这般攻破城池吗?他们可能直到夏天也还居留在这里吗?</P>
即使黄河以北暂时落入金军的控制之中,起码汴京城不至于遭遇那般横祸。</P>
“倒是,钦宗讲真……”朱柏也吐槽起宋钦宗赵桓起来,“该稳居京城,坚守不动的时候,一点也坐不住,总想着出奔逃遁;结果等到形势不好,需要暂且避出城外,保证安危的时候,他又说要与社稷共存亡了。”这怎么说,就是一种每一步都能不在点上的能力。</P>
这种能力也着实算是稀有。</P>
特别是放在一个接受了正统皇太子培养的皇帝身上。怎么就能每一步都避开正确答案?这还不算,还每一步都走到了最坏选择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