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汴京围城(1 / 2)

宋朝。</P>

这个问题放到神宗在位期间,宋朝君臣们就更有深刻体会了。</P>

党争嘛,那不就是日常生活吗?天天都在上演啊!</P>

而至于党争会造成这般后果……说实话,他们有些心虚,但也只是一点点——对于坚持变法革新的大臣们而言,若不是那些旧党之人屡屡阻挠,新法早就能够落地实施,不断改进,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在朝堂之上搞党争?</P>

说不得,大宋落得那样的结局,正是这些旧党阻挠变法革新,让大宋依旧守着旧制所致!</P>

大宋,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啊!</P>

旧党,就是一批为了自己的家族的利益不受到损害,所以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还要披上一层祖宗之法的皮的伪君子!</P>

——对于坚定拒绝变法改革的旧党而言,党争,就是新党这些整天说着要变法革新的人开启的!</P>

没有他们,之前的大宋多好?朝堂清明,政治平稳,百姓安居乐业,大臣秉公理政,一切皆有法度,井井有条,欣欣向荣。</P>

可这些新党倒好,他们一出现,大宋的朝堂就开始动荡,朝野上下无不为了这“变法”的所谓正确之路而受难。这能说不是这些新党之人的责任吗?</P>

新党,都是一群打着为了大宋变法革新,实际上根本看不清大宋情况,还为了自己的私欲动荡朝堂的小人!</P>

遵守祖宗法度有错吗?坚守祖宗法度就是最大的道理,就是天子应该做的事情!</P>

就像是司马温公说的那样,“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引乡党之士,天下风俗,何由得更淳厚!”</P>

明朝,洪武年间。</P>

朱元璋对于宋朝的着一拨又一拨党争报以切切冷笑。</P>

文人嘛,就是这副德行,没人能够制衡他们以后,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才是这天下的主人,自己才有那个才华来治理天下,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替皇帝出主意……</P>

可偏偏,他们又知道自己不是这天下的主人,这天下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并不一致。所以在面对实打实的天下重任、需要决断的时候,他们又退缩了。或者说,有的开始视而不见,有的则坚决拒绝改变以免伤到自己的利益。</P>

还有不少,还会去中伤那些想要为天下改变的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P>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出现在文人身上,但是现在是大明,过往如汉唐时期的贵族群体如今已经没有了,大明有的,就是勋贵们,和这些士族文人们。</P>

而文人们,只要入朝,就会开始结党——可能主动,可能被动,但最终都会结成一个又一个党派。</P>

朱元璋嘴里开始细数这些乱七八糟的党派:“浙江,江西,苏松三地……”这几个地方他清楚,禁止他们担任户部官员,“闽地,楚地,蜀地……就连洛阳一地都能出个朋党。”</P>

在场的文官们每听到从皇帝嘴里冒出来一个地名,就齐齐颤抖一下。他们在心中呐喊,想要申辩这宋朝的党争确实是乱象,但这和他大明的官员没有任何关系啊!大明的官,陛下的臣,都是好官!都是一心一意为了大明更好的好臣子!</P>

但他们实在不敢。</P>

于是只能或者将自己的身形缩的更小,或者姿态规规整整、并试图用诚挚的眼神和表情打动皇帝。</P>

另一边,皇子小团体们觉得爹念叨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不过还是放低了声音,悄悄聊天。</P>

“要我说,虽然变法我不确定是否可行,但新党旧党那些人搞出来党争就是有错,”朱棡非常坦诚,他对于宋朝那一团乱麻的变法问题压根说不出什么,但是他能够确定一点——党争就是有错!</P>

朱樉其实不是很喜欢旧党那些人,主要还是因为后续事件的问题:“旧党……也都是一群朋党,谈何君子之党?端看他们在新党倒下之后,自己又搞出来一个蜀洛朔党争就能明白。”</P>

若说宋朝的纷争与混乱都是因为新党想要动“祖宗之法”,那想要改动的新党都被踢下去之后,你们旧党怎么就没有消消停停、还朝堂一片风清气正呢?新党刚没,就立刻出了新的党争,属实可笑。</P>

【十一月二十四日,完颜宗望军到达汴京城下,在准备攻打汴京的同时,完颜宗望又分兵前去阻拦宋朝召集的勤王援军。】</P>

【十一月二十七日,东路军正式攻打汴京城,战场是汴京外城东面的汴河北水门,通津门。】</P>

【说起来,这时候宋朝在汴京城外的坚壁清野并没有完全落实,倒不是说有粮草之类留在城外,而是有有炮五百余座还在郊外,没有人前去收回。</P>

关于这五百多座炮,兵部说它们应当归属于枢密院管辖,枢密院则说应当归属于军器监管理。</P>

至于说应当哪个部门前去收回这五百多座炮,有人说应当兵部下辖的驾部前去,驾部则说应当是兵部下辖的另一部库部前去。】</P>

【总之,直到完颜宗望屯兵城下,也没有人前去收回,这五百余座炮就成为了金军的物资。】</P>

【闰十一月初一,东路军再次进攻汴京,这一次选择的是善利门。】</P>

【闰十一月初二,完颜宗翰带领西路军赶到汴京城下,与完颜宗望会师,金军终于达成了一开始的计划。】</P>

秦朝。</P>

大秦将领和臣子们都对宋朝这副作态非常厌恶。</P>

说的就是这些互相推诿搪塞、分毫不愿承担责任、还不想要解决问题的人。</P>

看看这些部门吧,虽然与大秦不同,但几次神迹下来,他们也对于宋辽金这一时期的朝中部门设置有了几分了解。枢密院,这应当算是最高部门、最多加个之一了吧,或者说,在军队事务上,这就相当于最高部门了;而兵部,顾名思义,这就是一个军队的直接上级。</P>

这两个部门,理当都有着对于军中事务的绝对权力,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他们呢?一个个推得飞快,最终一个前去履行责任的部门都没有。</P>

嘴上说的忠君爱国,实际上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