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文士板着脸斥道:“科举是为国取士,岂能拿来给谁做面子?你们这是污蔑圣上。”</P>
“怎么一上来就扣大帽子!阁下何人?”</P>
“李贽。”</P>
“《明报》的副总编李贽?”</P>
“正是区区在下。”李贽沉声说,“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是李贽,从无化名。”</P>
周围的人立刻围过来:“你们《明报》连载故事,怎么一截一截的,有时候还前言不搭后语。方公子发现金山的新大陆到底在哪里?新大陆是不是一座大岛?”</P>
另一个人使出排山倒海的掌法挤进来,问:“你们有个作者,叫李不白的是谁?我疑心他编排我的故事、诽谤我!”</P>
“阁下何人?”李贽问。</P>
此人答道:“余姚谢氏谢秉忠,刚到京城,你可能不知道我……”</P>
“知道!”李贽站起来,客气地说:“父子双鼎甲的余姚谢氏,谁能不知道。”</P>
……知道得多,才好编故事。</P>
当下茶楼里的人都被李贽带偏,七嘴八舌地议论《明报》的连载故事。</P>
到殿试发榜这日,众人的注意力才被带回来。</P>
张敬修榜上有名,排名却不靠前。</P>
“哟?没上一甲?之前还那么大口气。”</P>
“少说两句吧!你亲耳听张公子说过他会中状元?”</P>
“那倒没有……”</P>
“既然没有,你怎么知道他口气大?你闻过?”</P>
“一甲第一名,孙继皋;第二名,余孟麟;第三名,王应选……会元孙鑛是二甲第四名,二甲最后一名是李三才,比张敬修还低一名。”</P>
“最后一名也好,至少是进士。再跌一名,就是三甲同进士出身。李三才运气很好,他是治《春秋》的?难怪!”</P>
“治《春秋》跟运气好有什么关系?”</P>
各种议论声响起,逐渐没有人议论张敬修。</P>
几个相貌平平无奇的密探在人群中观察民意,各家安排的人有的探听消息,有的带节奏。</P>
嚷嚷“治《春秋》运气好”,正是太仓王家的人……王锡爵就是治《春秋》。</P>
被晏珣搜中的扬州人马洛,是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同进士。</P>
晏珣作为这一科会试的副主考,跟吕调阳一样,是新科进士的老师。</P>
他也渐渐有自己的门生了。</P>
在各种议论声中,沈一贯被调任南京翰林院编修。</P>
同样是翰林院,前面加上“南京”两个字,相当于坐冷板凳。</P>
朝野有人议论,沈一贯是因为得罪张居正而被贬去南京,暗暗佩服他是“豪杰”。</P>
沈一贯:“……”</P>
其实他已经有些后悔了。</P>
他本以为,张居正要彰显气度,不但不能贬他,还应该让他升官。</P>
这样他里子面子都齐全。</P>
没想到对方居然不按套路来,真的打发他去南京。</P>
沈一贯收到调令,去跟顶头上司晏珣辞行,又解释一遍黜落张敬修的事。</P>
晏珣笑着说:“此事你问心无愧,何须过多解释?这是一次常规调任,你不用想太多。说起来,南京翰林院是一个潜心研究学问的好地方,我听说你正在着书?我等着看你的大作。”</P>
沈一贯勉强保持微笑,内心骂骂咧咧。</P>
有没有一种可能,张居正不跟他计较,贬他的人是晏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