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朱元璋的智慧(2 / 2)

拿起一本书,卷起来朝陈景恪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抽。

一阵鸡飞狗跳之后,闹剧总算结束。

之后,他将注意力放在了阶梯性收税本身。

李善长,一个威震天下的名字,大明建国第一功臣,开国六公爵之一。

朱雄英在一旁火上浇油“竟敢污蔑皇爷爷,是可忍孰不可忍,皇爷爷狠狠的揍他。”

这个问题连自己都能看得出来,朝中那群老狐狸岂能看不出来。

“百室,你老了啊。”

必须要把地拆分了,否则悔之晚矣。

现在连李善长都能原谅,其他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不论朱元璋开出了什么条件,大家心中难免会有疑虑。

毕竟大明民间并不富裕,一次性抛售那么多土地,确实很难卖掉。

朱标和朱雄英也同样很好奇,这事儿是老朱一个人的操作,没有和任何人商量。

原本对于许诺将信将疑的人,彻底放下了担忧,更加积极的推动此事。

这才符合人性。

皇帝都做到这个地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然而,用人本就是皇帝的权力,邱广安挑选的人全都是符合选拔标准的人才。

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事情总需要人来做的。

老朱一看,这能忍?又是劈头盖脸一顿抽。

反正夏天也冻不着。

“书卷打人不疼,皇爷爷用这个打。”

然而不是,这些人是官员,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阻挠新政。

现在还能让他复出,更是让大家不敢置信。

大明真的要变天了。

接到这个消息后,叶云流震惊的许久都合不拢嘴巴。

等接受了这个事实,大家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皇帝是个念旧之人。

把陈景恪气的牙痒痒。

只不过他们的话语权太小,上面的公侯支持,他们也只能跟着去做。

李祺却忧心的提醒,这时候应该低调一点啊。

甚至如果这些人是普通的地主,想维护自己的土地,他都觉得情有可原。

左看看右看看,发现一个鸡毛掸子,拿在手上试了试弹性,很棒。

他想看看,朝廷要如何来推行这个政策。

知道有这回事儿就行了,打听的太多只会惹祸。

如果曾祖父还活着,他不会担心。

然后利用家族关系,去了解详细情况。

实在卖不出去,则低价卖给朝廷。

朱元璋早已经在等待他,见面后两人都有些激动。

“儒家把控中枢数百年早已经根深蒂固,不是换几个人就能改变的。”

在震惊之余,他脱口问出了一个很愚蠢的问题

“陛下,您不会是准备找个借口把韩国公给杀了吧?”

一旁的朱标瞠目结舌,什么玩意儿?这话也能说的吗?

名单里的成员,全部出自于计官和勋贵群体。

“笑,你还有脸笑,看来咱打的还不疼。”

在利益受损的时候,反抗才符合人性。

他们的集体反对,反而给了朱元璋发怒的借口。

回过神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家里写信。

“臣,对不起陛下。”

受老朱的影响,他也有点嫉恶如仇。别的都可以原谅,唯有背叛不行。

现在还得到了勋贵的支持,手段肯定会很强硬。

朱元璋得意的表情一僵,整张脸肉眼可见的变黑。

还有很多不够资格知道交易内容的勋贵,也同样大受感触。

李祺一脸疑惑,为什么?

李善长却没有继续给他解释,而是让仆人给他换上一身衣服,第一时间赶往皇宫面圣谢恩。

然后……他就没有继续往下打听了。

李善长犯了什么事儿,虽然朱元璋没有明说,但大家心里都清楚。

“我数来数去,只有李善长有这个能力。”

即便有勋贵支持,事情也没有那么容易。

朱标也同样很震惊,自家老爷子竟然变得如此大度,实在让人无法相信。

李善长说道“你懂什么,我越是高调,陛下就越是欢喜。”

一旦此事被落实,儒家就算心里再不爽也无可奈何。

李祺大惊“爹,您三思啊。”

今天皇爷爷亲自为他上了一课。

李善长再次叩了三个头才起身“陛下胸怀……”

陈景恪也反应过来,自己这话确实太没脑子也太伤人,所以没有和以前那般逃跑。

不过叶云流也清楚,有时候杀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最后大多数土地,还是落入了朝廷手里。

一句话让李善长的眼泪夺眶而出,跪在地上叩首道

最受触动的还是朱雄英。

那些官吏就会支持新政了?

然后他就得到了一个更加让人震惊的消息,户部尚书邱广安给皇帝呈送了一份名单。

大家一想也是,好不容易复出,要是得意忘形在惹怒皇帝就不好了。

最高兴的是勋贵集团。

然后他就看到了。

更何况,有购买能力的一般都是地主,自家的地都超额了,又怎么会去买别家的地。

韩国公府上下也是一片欢腾,还在京城儿女子孙,全都过来庆祝。

皇帝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说服这些勋贵的?

为了寻找答案,也为了了解新政走向,他在凤阳停了下来。

更准确的说,是加了‘开国’字号的公侯。

中枢衙门从来都是被儒家把持,这也是儒家得以大兴的根本。

最震惊的莫过于陈景恪,别人不知道李善长被软禁的原因,他是最清楚不过的。

这次应该是真生气了,抽的很疼。

这种触及根本利益的新政,不是杀几个人就能解决的。

别说什么与国同休,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之类的话。

看到这里,叶云流同样不觉得意外。

剩下的勋贵和将领,相当一部分表现的不情不愿。

背叛。

“可你们还是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皇帝到底是怎么说服开国公侯的。

于是吏部尚书被罢免,吏部侍郎被打入诏狱,还有其余二十余名官吏被罢免或者下诏狱。

“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足够影响力的人,来主持此事。”

朱元璋叹道“哎,老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仇怨呢。”

朱元璋最后一个心结解开,她也由衷的感到开心。

这才是真正的善始善终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