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唵嘛呢叭咪吽”,确切的读法,应该是“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ong、mani、beimei、hong”
“all money back my home”
唐伟东喃喃自语的念了几遍,哎,你别说,发音还真的好像差不多。
不说完全一样吧,简直是一模一样啊!
忽然,他心中灵光一闪,暗忖一声道:“卧槽,all money back my home,不会就是佛家那六字真言的读音,甚至,才是那六字真言的本意吧?”
这样解释,貌似还真能解释的通呢!
翻翻花家的历史就知道了,那上面白纸黑字的都写着呢。
其汉朝刚进入花家的时候,只是被视为“方术”的一种,并没有太过被人重视,信的人也不多。
但在经历过了三国两晋的动乱后,遭受过创伤的人们,心灵上迫切的需要某些东西来填补,于是,其也就凭借着往生之说的迷惑性,得以迅速的发展壮大。
到了晋末南北朝时期,已经发展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国家和经济的势力。
但在这之前,其还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并没有融入种花家的文化。
其在疯狂传播,野蛮发展的时候,同时也破坏了花家原有的,儒家王道,道家怀柔,法家霸道,儒道法结合的花家传统理念。
而且在这个时期,其借助自己的势力,让佛教、寺院、僧人,享受到了一系列的特权。
僧侣不事生产、不服兵役、寺院不纳税,但同时他们却又拥有无数的奴仆、兼并无数的土地、积攒了无数的财富。
关键他们还放高利贷,还不上他们的高利贷,就只能卖身成为寺庙奴仆中的一员,他们不止在民间放高利贷,甚至还放高利贷给朝廷,……
当时其势大到何种程度呢,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想想吧,仅仅一隅之地,就有如此多的寺庙,每座寺庙中还拥有着数不清的奴仆、田地、房产等等的、规模庞大的产业。
毫不客气的说,这些寺院所拥有的资产、财富和实力,一点都不次于当时的朝廷,甚至还有过之!
何况,还有梁武帝这种,动不动就把自己“舍”给寺院,然后再让朝廷拿钱把自己赎回来的皇帝,更是让寺院肆无忌惮,让朝廷捉襟见肘。
——这位梁武帝,当年也算是一代雄主了,结果最后却被活生生的饿死在了台城(建康皇宫)。
佛教的过度扩张,不仅给当时的国库和国家经济,带来的极大的损害,同时也跟花家传统的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于是,这才有了“三武一宗灭佛”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