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杜甫下(2 / 2)

[杜甫命运多舛,在那个乱世人才得不到赏识,帝王老年昏庸无能,自已享乐,奸臣当道……]</P>

“战乱还在继续,杜甫前往梓州避乱,第2年安史之乱终于得以平定。”</P>

“得知消息的他立刻挥笔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P>

“喜悦之情跃于纸上。”</P>

“战乱结束后,杜甫一家也搬回了草堂,心情很好的他又写下了《绝句》。”</P>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P>

[我靠居然是这个]</P>

[哇靠,up讲的这些几乎全背过]</P>

[开玩笑,杜甫可是背诵天团里的一个大头]</P>

“后来杜甫任职检校工部员外郎,也就是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P>

“765年4月,挚友严武去世以后杜甫离开了成都在路上又挥笔写下《旅夜书怀》。”</P>

“他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夔州,在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下安顿了下来。”</P>

“这段日子虽然生活平和,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漂泊,他写下《登高》。”</P>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P>

“古人的意境真是令人心驰神往。”</P>

“这一首也被誉为七律之首。”</P>

墨客凝视着这首,深感震撼。</P>

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难懂的典故涉字,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了庞大的意境。</P>

他们真心实意的感到敬佩——诗圣之名名不虚传。</P>

“在这偏远的夔州,他遇到了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观其舞剑,写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P>

天幕上实时跳转内容。</P>

[一舞剑气动四方!!]</P>

[如此经历却有这样的情怀]</P>

[倒霉小苦瓜,要是早生个十几二十几年就不用遇到乱世了。]</P>

“770年,这是杜甫在世的最后一年,杜甫一家辗转漂泊到了潭州,他又遇到李龟年。”</P>

“这又有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P>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Up主没文化,只能说卧槽,写的太牛逼了。”</P>

[哭死了,在盛世大唐分崩离析之后,又遇见了故人,感慨万千]</P>

[落花时节也指杜甫晚年]</P>

“在潭州的时候遇见臧玠作乱,只好逃往衡州,半路中遇到江水暴涨,只能暂留在方田驿。”</P>

“5天都没东西吃,幸亏县令派人来送东西才得救。”</P>

“这一年冬季,杜甫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闭上了眼眸,离开了这漂泊的一生。”</P>

“小时候不理解诗圣的分量。”</P>

“直到如今,发现我身处太平尚且颓然自困,志气渐弱。”</P>

“而杜甫是在山河破碎,穷困潦倒的地步仍然能忧国忧民,至今方知诗圣二字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