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杜甫下(1 / 2)

“后来玄宗逃到了蜀地,太子登基成为唐肃宗。”</P>

“杜甫将一家老小安顿在亲戚家之后,立即动身前往朝廷,想要报效国家。”</P>

“但倒霉的大冤种杜甫在半路被叛军给逮到了,叛军将他押送到了长安。”</P>

“在那里他写下了一首《月夜》和《春望》。”</P>

言欢将诗的全体内容放在天幕上。</P>

“幸运的是,杜甫被关了没多久就偷偷跑了出去。”</P>

“期间他又写下了史诗级别的一些作品:三吏,三别……”</P>

字字诛心,一句一段都透露着当时局势的严重,人们仿佛看到了身处战乱中的民间疾苦,分崩离析的盛世。</P>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P>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P>

大唐为什么会变成那样?</P>

李世民抓心挠肝的想百思不得其解。</P>

“后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杜甫感动了唐肃宗,皇帝封了他为左拾遗,这一个八品官员是杜甫这一生做过最大的官了。”</P>

“但好景不长,不久后,杜甫就因为帮朋友说情而被贬。”</P>

“战乱未曾结束,朝廷自身难保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没办法养家糊口,杜甫只好去投奔亲朋好友。</P>

“这个时候的李白因站队永王被投狱中,杜甫为其写下: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P>

[白哥入狱了,写首诗想你]</P>

[白哥出狱了再写一首,恭喜]</P>

[杜甫也太惨了吧]</P>

“他思念家人时写下《月夜忆舍弟》。”</P>

“那是中国人乡愁里最直白的写照,普天之下明明是一轮明月,偏偏要说自己家里最亮最圆,总会想起自己家乡的风景……”</P>

“在读杜甫的诗时总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凄苦。”</P>

“他为自己苦,为他人愁,更为国家担忧。”</P>

“在高适等人的帮助下,他在成都终于有了一个草堂,和一家老小住在那里,终于度过了一段四五年的安顿时光。”</P>

“在那里他写下了那首着名的《春夜喜雨》。”</P>

“少时读那首诗时,只觉得是在写大好风景,如今长大之后了解杜甫再去看,方才得知那是杜甫经历良多之后,回望的释然感慨。”</P>

“深秋的时候,杜甫房屋上的茅草被风吹走。”</P>

“屋漏偏逢连夜雨,看着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

“写尽了他的无奈与窘迫。”</P>

“从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早年的意气风发壮志满酬,再到现在的困境。”</P>

“受尽苦难的杜甫,依旧能够说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有如何的胸襟和气魄啊!”</P>

[这个时候还有熊孩子欺负他: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P>

[令人敬佩的诗圣。]</P>

[人间小苦瓜]</P>

[太苦了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