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连环挖坑一时爽,连环引爆时更爽(1 / 2)

第726章连环挖坑一时爽,连环引爆时更爽

周瑜在做出了重大牺牲让步之后、又摆事实讲道理稳住于禁,总算是让江东的战况没有立刻崩盘。

但周瑜即将付出的代价也显然是惨重的。

在黄盖朱灵路招被全歼的重大利空消息打击下,加上李素先锋抵达南陵港也两三天了、已经开始逐步展开陆上攻势准备,南陵这破地方实在是不能再守。

不但南陵不宜久守,后面好几处周瑜一开始筹备作为战略纵深江防支撑点的地方,都只能拖几天就放弃,以时间换空间。

当天后半夜,周瑜和于禁集结了全部主力战船,突围离开南陵,往下游疯狂战略转移。

虽然是黑夜,但李素毕竟是设置了一定的警戒巡逻,趁机追击半夜,也歼灭了周瑜一部分殿后的部队,总之是没让周瑜全身而退。

周瑜在开战前就只剩五万水军了,黄盖丢了他不少,今晚又折损数千,当他逃到后方时,清点人马只有三万七八千人。于禁那边的水军,也稍有折损,剩下不过两万出头。

于禁和周瑜相加,总水兵兵力竟然只有六万人,孙曹联军的一线战兵总人数,也从开战前的十一万下降到了九万——长江北岸还有三万纯陆军部队,曹仁李典等人带着。

好在,随着周瑜的退却,孙权还会把最后在丹阳和吴郡守家的剩余力量慢慢补充给周瑜。

而且北岸的陆军规模下降问题也不大,曹操水军不多陆军还是很多的,有曹军援军填补战线,不用担心李素在江北登陆、连淮南一起夺取的风险。

此后十几天里,周瑜设计在南陵县东部的铜山隘,又多拖了李素四天时间。这地方港汊纵横、长江被几个江心岛屿分叉为数股航道,确实便于阻击部队拖时间后全身而退。

说句题外话,这铜山虽然汉朝时连个县级地名都没有,后世却是挺有名的,正是南宋灭亡前一年、蒙元军队歼灭贾似道主力的丁家洲之战的战场,可见这段长江地形确实适合打阻击战。

(注:就是现在的安徽铜陵,当时铜陵只是一座铜矿山,汉末时开发不彻底。经过南北朝六朝的开发,到隋唐的时候,才因为跃升为全国第一大产铜矿山,单独设县,从南陵分割出铜陵)

然后,就是如法炮制地依次放弃春谷、芜湖(汉朝就叫芜湖了),在半个月之内,把他的江南水军驻地,一直退到当涂、牛渚为止。

于禁一开始是死活都要退到江北岸的濡须水,这样只要把濡须这条小河的河口堵了,李素就无法追击他。

但周瑜好说歹说找理由劝他,让他放心,告诉他退到当涂、牛渚绝对不会跑不了、绝对不会没有退路。

周瑜的解释非常有技术性,而且周瑜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表现出的“打阻击断后分兵都让我的人干,保护友军先走”的负责任态度,也多多少少挽回了于禁对他的钦佩,最后总算是说服了于禁,退到比濡须口更下游几十里的当涂。

至于濡须口,该堵还是得堵,但是让李典的陆军堵守就可以了。濡须水河口很窄,陆军在两岸设土台、上立弩炮投石机绝对可以完全封锁河面,敌船来多少死多少,不可能硬扛城防工事的。

当涂、牛渚两港,大致已经相当于后世的马鞍山和马鞍山下属的采石矶了,稍微读过历史的都知道,这地方是自古从长江上游攻打建业/金陵的最后一道江防门户。

历史上发生在采石矶的最有名的水战防御战,自然是后来南宋儒将虞允文带领十三万宋军、击退金海陵王完颜亮的六十万大军渡江南征,让完颜亮的“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吹牛成为了笑柄。

汉末的时候,原本历史上孙策击破刘繇夺取建业,也是在牛渚之战打败了张英、樊能,才在江东夺取了根据地。当然这一世因为蝴蝶效应,那些事件都有所变化。

但不管怎么说,牛渚已经是建业最后的江防门户,这里再被突破,就只有看着敌军登陆、死守建业城池了。

本朝伟人读史,曾有“古今儒将谢周虞”之感慨,也就是认为自古南朝抗击北虏的名将,以谢安、周瑜、虞允文三人为首。

时过境迁、因缘际会,周瑜人生的最后一场大决战,却要被拖到牛渚附近、拖到原本千年后虞允文的成名之地打,周瑜也算是“南朝名将全员灵魂附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不过,周瑜能说服于禁也跟着他不躲进濡须口、而是再往下游的牛渚驻扎,仅凭牛渚险要、是建业最后门户这个理由,当然是不够的。

于禁始终关心的是“会不会因为缩到南岸的某个港口,最后退无可退被李素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周瑜关键就是解决了他这个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