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刘备之死(1 / 2)

“玄德公,请。”</P>

董曜端起茶杯,放在鼻间闻了闻,茶香四溢。</P>

“汉贼不两立,我乃大汉宗亲,汉室忠臣,坐还是免了。”</P>

刘备站在原地未动,哪里有心情去品茶。</P>

倘若他是胜利者,怕是会比董曜还安逸。</P>

可惜,他不是。</P>

“既然玄德公提到汉贼,忠臣之说,那曜有一个问题,玄德公一直以来与朝廷交兵,是为了什么?”</P>

对于刘备的嘲讽,董曜只是笑笑了事。</P>

无论怎么说,他都是赢家。</P>

是贼,还是忠臣,史官会记载清楚的。</P>

不过刘备都已经成了阶下囚,态度还如此强硬,那就别怪他羞辱对方一番了。</P>

刘备面色坚定的说道:“当然是为国为民,兴复汉室。”</P>

“不尽然吧?”</P>

好一个为国为民,董曜反正不信。</P>

“如何不尽然?”</P>

“昔日有一孩童,曾于树下说道,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P>

“戏言,当不得真。”</P>

刘备立刻便听出来,董曜说的孩童,便是他。</P>

少时他曾经口出狂言,说的便是要乘坐羽葆盖车。</P>

到头来,他还是差的很远。</P>

“那为国为民,兴复汉室在我看来也是戏言。”</P>

“这岂是戏言!”</P>

刘备说完,立刻被董曜打断:“以曜拙见,何为国,首先便是民,倘若没有民又哪来的国。”</P>

“兴复汉室之说更是可笑,汉室苦民久矣,不知有多少人盼着这大汉灭亡。”</P>

“于我治下的百姓,哪一个会去向往大汉?”</P>

“而你,所谓的为国为民,不过是想实现自己的野心罢了。”</P>

“国家,是你讨伐我的幌子。”</P>

“百姓,也不过是你的工具。”</P>

“倘若你真为民,就应该早早交出益州,避免与我军交锋,令益州官民陷入战争之中。”</P>

“这样做,才算是真正的为国为民。”</P>

董曜一连串说了很多,这也是他在心中憋了许久的问题。</P>

刘备的抵抗,会让更多的百姓陷入苦难。</P>

就像陆逊的一场大火,致使益州军损失惨重。</P>

儿子失去了父亲,父亲失去了儿子。</P>

天下一统,结束战争,于国于百姓,都是最好的局面。</P>

可刘备就是看不清这一点,妄想以现在的局势来挑战他。</P>

如今说什么为国为民,真是十分可笑。</P>

倒不如光明正大说自己是为了在乱世中崛起,建立自己的霸业。</P>

“……”</P>

刘备站在原地,被董曜接连戳穿,脸色红一阵白一阵。</P>

“此事不再谈论,战争死伤在所难免,前些年月云长之事还望玄德公莫怪,曜已奏请天子,追封为解良侯。”</P>

董曜放下茶杯,于此处遥敬洛阳皇宫。</P>

天子的确是他的笼中鸟,但无论何时,他都保持着一丝敬畏之心。</P>

毕竟这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又有什么难的。</P>

“备在此替二弟多谢夏王了。”</P>

刘备听后,感动的点了点头。</P>

解良,是二弟关羽的祖籍。</P>

也是在此处杀了人,躲躲藏藏五六年,四处逃遁。</P>

如今董曜之举,也算是为关羽正名。</P>

“举手之劳罢了,云长豪气干云,让人敬佩。”</P>

董曜摆摆手,这对他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P>

别说封侯了,再搞几个王都行。</P>

“不知夏王将备迁徙至洛阳,究竟所为何事?”</P>

刘备不解,莫非董曜就是来故意羞辱他一番?</P>

不应该吧,真是这样的话,随便派遣一人去益州不就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