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刘备归降,前往洛阳见董曜(1 / 2)

近卫来到殿内,询问道:“主公,今日又有人私自联络城外敌军,是否将其抓捕?”</P>

“是什么人?”</P>

对于这种消息,刘备已经见怪不怪。</P>

曾经他来到成都城下的时候,刘璋的人也是这么私自联络他的。</P>

如今,不过是刘璋换成了他。</P>

“据回报李氏有人参与,主要人人员为李恢。”</P>

“算了吧。”</P>

刘备摆摆手,近卫退下。</P>

李恢,黄权等人皆是刘璋的旧臣,也是当初反对他声音最大的人。</P>

此刻能私下联络陆逊,徐晃,也算是合情合理。</P>

“主公,莫非我们真要归降?”</P>

简雍问道。</P>

“不然呢,刘循劝说叛乱之人,我们又有谁能劝说?”</P>

兵临城下,毫无翻身之力。</P>

刘备也想联络曹操,孙权。</P>

可这最多是想想罢了,使者一来一回,成都都要易主了。</P>

“宪和,你和公佑乃是有才之人,无需这般与我共存亡,离去吧。”</P>

刘备坐在大殿的台阶上,环顾四周,再无昔日相随之人。</P>

或许他这条路,也该到了尽头。</P>

那便不再拖累别人,阻挠别人前程。</P>

“主公何必说这话,倘若想走,在下早就走了。”</P>

简雍坐在地上刘备身旁,他早就做过打算,不会背弃刘备。</P>

作为同县的发小,在刘备起兵之时就追随。</P>

一路经历了极多,不亚于刘备与关羽张飞之间的感情。</P>

所以他不可能走,就算死,也要跟着刘备一起死。</P>

“在下无经天纬地之才,却有和主公同生共死之心。”</P>

孙乾看着前方大殿之门,驻足片刻后还是选择留下。</P>

七日过去,刘备仍然在等着刘循的消息。</P>

他还是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希望那些叛乱的人不要被刘循说动。</P>

“启禀主公,越巂郡,犍为属国,牂牁三郡叛乱皆归降徐晃。”</P>

刘备站起身,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唉,降了吧。”</P>

没想到,刘循的动作不仅快,还高效。</P>

仅仅七日的时间里,便劝降了三郡。</P>

这下,他彻底翻身无望。</P>

既然如此,那就索性体面一些吧。</P>

于益州,接任刘璋后,与刘璋一样,他同样也没有做出利于百姓之举。</P>

两次兴兵,致使益州官民损失惨重。</P>

兄弟死了,近臣散了,他也累了。</P>

若拖延下去,想要背叛的人也会越来越多。</P>

与其等这些人偷偷打开城门放敌军进城,不如他主动归降。</P>

三日后,益州城门大开。</P>

刘备像先前刘璋一般,带着益州牧印绶,引导成都官员投降。</P>

“玄德公,在下即将前往洛阳,还请一同前往。”</P>

陆逊记得董曜曾经对他说过,若刘备不死,希望可以将其带回洛阳。</P>

如今刘备主动归降,他也不好继续问责。</P>

恰好法正,魏延等人拒不投降,也可让刘备去劝说一番。</P>

“任凭处置。”</P>

刘备发须皆白,精气神全无。</P>

反正他都已经归降,无论对方提出什么条件,他也无法拒绝。</P>

“州牧,这是在下的印绶,就此告辞。”</P>

陆逊行动极快,在刘备告知他们投降的那一刻,他早就做好了卸去官职的打算。</P>

“伯言,何必如此。”</P>

“来益州是为了证明我的能力,回洛阳是想承接下一份大任。”</P>

陆逊面带笑意,神情轻松无比。</P>

“什么大任?”</P>

虚晃不解的问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