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曜这边更加简单,先是由洛阳官员考核,一经通过,由蔡邕,贾诩面试。</P>
虽说贾诩是老六,但也不能把他真当成谋士来用。</P>
经过这二人的面试后,将正式开始为汉朝廷效力。</P>
“伯安,人才啊,这些可都是人才。”</P>
首次科举结束,蔡邕便来到大将军府。</P>
“这四人靠谱吗?”</P>
董曜接过名单,一眼扫去,榜首有四人,蔡邕极力推荐这四人入朝为官。</P>
杨俊、常林、郑浑、王象。</P>
默念着四人的名字,董曜发现他对这四人并不是很了解。</P>
没办法,玩过的游戏,看过的小说,都是武将出现在大众视野里。</P>
像这种游戏中少出现的人物,他去哪知道。</P>
“靠谱,老夫敢打包票,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皆是这批科举中最为出重的人。”</P>
蔡邕眼睛一瞪,这女婿是瞧不起他老头子的眼光?</P>
“靠谱就行,还望岳丈安排这四人官职。”</P>
既然蔡邕极力推荐,那说明确实是人才,留用好了。</P>
即使不是也无妨,终会被贾诩给查出来,到时候赶走即可。</P>
董曜不知道这四人,但根据记载,四人都有着十分不错的能力。</P>
虽没有达到荀彧,郭嘉,诸葛亮这种程度。</P>
治理一个郡县,还是能够手拿把掐的。</P>
郑浑,此人是东汉名儒郑众曾孙。</P>
其兄长是郑泰,史上与荀攸谋划刺杀董卓。</P>
根据记载,郑浑无论到何处任职,都十分受到爱戴。</P>
这个时期的郑浑早年为了躲避战乱,跑到淮南之地。</P>
袁术听说此人后,想要邀请其为官。</P>
但郑浑早早看出袁术并非雄主,早晚玩完。</P>
恰逢董曜的求贤令发出,一句唯才是举,他便动了心思。</P>
待一路赶到洛阳,科举制的出现,更是让他看到了入仕希望。</P>
杨俊与王象一起来的,两人是好友。</P>
前者跟随大儒边让身边学习,深受边让的器重,后入曹魏为官,黄初三年,被曹丕逼迫自杀。</P>
后者王像,是真正的黔首。</P>
自小与父母失散,做奴仆放羊为生,后结识杨俊。</P>
常林,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寒,却好学机敏,有才智。</P>
曾有位居三公机会,被他推辞谢绝。</P>
首次科举,以围绕董曜形成的政治小班底,已经有了雏形。</P>
随着时间推移,这四人的才能皆展现出来,在自己的位置上多有建树。</P>
蔡昭姬自嫁给董曜后,一直抄录家中书籍。</P>
完成之后,又将董曜从各处让人收集的书籍抄录。</P>
时至今日,洛阳藏书楼建成。</P>
内有藏书数万卷,可供文人读阅。</P>
董曜又安排人大力收购左伯纸,继续抄录书籍,相继送往凉州,并州之地。</P>
他要让书籍遍布各地,不再被世家大族所垄断。</P>
藏书楼的建成,其他州郡文人像潮水一般涌入洛阳。</P>
掌握书籍的大小世家,只能无奈干瞪眼。</P>
他们已经察觉到因董曜的所作所为,影响到了他们的地位。</P>
只是为时已晚,科举制小有规模,被诸多文人推崇。</P>
之前顶多是小刀剌屁股,本来就有缝。</P>
现在是铁棍捅屁眼,一步到胃,还有他们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