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三宗大罪,逮捕齐平(求订阅)(1 / 2)

一刻钟后。

中年掌柜望着楮知行离开的背影,脸上笑容收敛,转身,掀开车帘,钻进车厢。

战战兢兢道:“按照您的吩咐,他已经答应了。”

车厢内,是一道穿着灰袍,戴着斗笠的人影,好似江湖侠客,却给人一种阴冷感。

“他可以?”

中年掌柜道:“小的了解此人,定然可为。”

“办的不错。”斗笠人一掌打出,掌柜七窍流血,无声气绝。

马车很快离开。

……

通政司,全称“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呈状以闻。

通政司大门外,架着一只巨大的牛皮鼓,名为登闻鼓。

百姓凡要告状,可擂鼓,同时,为了避免刁民恶意诉讼,寻常百姓擂鼓,先打三十廷杖。

如所诉虚假,再打一百。

长此以往,便几乎成了摆设。

“咚咚……”

可这日,登闻鼓却响了起来,衙门内一名青袍官员闻声走出,只见一披头散发,浑身酒气之人正在擂鼓。

大皱眉头:“哪里来的醉汉击鼓?来呀,拖下去廷杖伺候!”

守门官差苦着脸:“大人,此人自称有举人功名。”

举人见官不跪,享豁免之权。

青袍官员皱眉,走过去仔细端详,大吃一惊:

“楮知行?你擂鼓作甚?”

楮知行笑容狷狂,双手将鼓槌一丢,从怀中取出文书:“我要举报!”

不多时,衙门左、右通政被惊动,看过文书,大惊失色,当即下令:

“备车!去都察院!”

按凉国程序,通政司受理案件后,须转呈都察院处理。

……

……

翌日,天蒙蒙亮,午门广场钟声响起,又一日朝会召开。

因为近期并无大事,大臣们都有些没精打采的。

尤其,左都御史还在调查,故而,这几日,言官御史们都安分了许多。

在大臣们看来,这又是个无风无浪的早朝。

只有少数人注意到,都察院的人今日精神面貌一改,似乎有些不对劲。

金銮殿上,太监侧立一旁,尖细声音传开: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话落,众目睽睽下,一名御史迈步走出,高声道:

“臣有奏!”

龙椅上,皇帝昨晚睡眠质量一般,这时候轻轻打着哈欠,闻声,好奇道:

“所奏何事?”

御史禀道:

“昨日,京都举子楮知行擂登闻鼓,举报镇抚司百户齐平包藏反心,妄议朝政,勾结蛮族,谋害忠良!汇成三大罪,都察院受理,认为此事关系甚大,奏请陛下严查此人!”

轰!

这番话,宛若深水炸弹,立刻引爆朝堂。

原本打瞌睡走神的百官,瞬间清醒,不困了,有些愕然地望过来。

齐平?刚破了大案,陛下赏赐的那个?

包藏反心?勾结异族?怎么可能?

杜元春一愣,霍然扭头望去,眼神中带着不可思议。

张谏之、黄镛等重臣,也纷纷望来,眼神古怪。

都察院这是要反击?因为前两日,齐平在官银劫案中牵扯出你们,所以,要打击报复?

可……这未免太过明显,就不怕陛下动怒?还是说,真有干货?

这一刻,非但朝臣,便是皇帝,都怔了下,眼神微眯:

“仔细说来!”

“是!”御史泰然自若,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展开大声诵念。

群臣安静聆听。

渐渐的,表情一点点有了变化。

这份奏折,例数齐平“三大罪”:

其一,称齐平诗词文章,有影射之嫌,证据为齐平在桃川诗会上曝出的百余首诗词中的部分句子。

加以阐述,解释,又引红楼书中内容,予以重击,认为齐平藐视朝廷,不敬皇权。

其二,称齐平从西北返京,疑有内情,非逃回,而是已暗中向蛮人效力,被释放回来,是打入朝廷的内奸。

其三,称御史陈万安之死,与齐平有关。

……

洋洋洒洒,慷慨激昂,杜元春越听脸色越是难看。

这三条所谓“罪状”中,“反诗”之说,牵强附会,有泼脏水嫌疑,是文人的拿手好戏。

当然,这并不重要,更像是为了罗织罪名,强加的。

真正的核心指控,在第二条,即指控齐平乃蛮人细作。

“一派胡言!”

待其话落,一名刑部给事中怒道:

“简直滑稽,齐百户屡破大案,于朝廷有功,岂容你污蔑?空口白牙,称其投效蛮族,有何证据?”

御史淡淡道:

“证据不敢说,但嫌疑,却是极大。陛下可还记得,这齐平失踪时期?又是何时返京的?期间,有约莫一月消失不见,按李巡抚传回奏折,乃是于昔日大战中遁入草原方向,可有此事?”

“而之后,齐百户自称,其遭受蛮族骑兵追杀,侥幸逃回帝国。”

给事中道:“有何不对?”

御史昂然道:

“此事大为古怪!各位试想,齐平入草原时,只是引气境修为,力量孱弱,且奏折称,当日有神通巫师袭杀,后亦遁入草原,力量如此悬殊,齐平如何返回帝国?又如何突然晋入洗髓境?”

顿了顿,他继续道:

“若只如此,也还好。可是……根据检举,齐平抵京之日,并未有他入城记录,非但如此,其究竟如何从西北返京?

一月之间,既要躲避蛮人追杀,又要翻越重山,又要赶赴京都,敢问诸位……如何能做到?”

这……殿上,百官一怔。

对于齐平返京细节,他们并不知晓,此刻听闻,登时察觉出不对劲来。

时间太短了!

即便全力赶路,先走车马,再乘船只,也不大够,这还没算上翻越边境的时间。

御史道:

“思来想去,除非齐平落入草原后,很快便返回了,才有可能一月内抵达,可先不说他如何做到,即便可行,为何不与临城汇合?独自一人出现在京都?”

“再结合他实力突飞猛进……诸位试想,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他落入草原后,立即被蛮人守军抓住,投靠了对方。

蛮族以帮他晋级洗髓,饶他性命为诱饵,命其返回京都,充当细作,而所谓的追捕,只是故意演的一场戏……如此,方才的疑点,便都有了解释。”

百官闻言,表情变化,陷入沉思。

不得不说,这个猜测,的确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