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我们是奉命而来,所以才要稳妥,大王是能够体谅我们的。”李斯重复道。
“荀先生的那个徒弟现在恐怕还在担心忧虑吧?”左丞相府前院礼部的办公场所中,从墨家铸剑坊中归来的杨明在洗去了身上的火气之后,前来荀况这里拜访道。
“李斯的天赋很高,奈何私心太重,这是他年轻时的奋勇争先的动力,也会是他晚年之时不幸之源。”对于杨明的调侃,荀况却是郑重地解释道。
“不知道荀先生可有心思随我去咸阳,继续掌管这左丞相府的礼部?”杨明问道。
在李斯的事情上杨明并未多说什么,因为荀况的短短的一句话差不多已经将李斯的一生高度概括了,无论是李斯的过去,还是李斯的现在,又或是李斯的未来。
“算了,六部之中,因为军政冲突,兵部虽麻烦,但并入护军都尉府也不是不可能,刑部、而户部、工部与九卿虽然冲突,但也有一丝合作的可能,吏部之权依托丞相府也不是不能继续存在,唯独这礼部是不可能存在,我去做什么?“荀况洒然道。
“荀先生倒是人老成精。”杨明笑道,荀况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若非如此,也不会数十年如一日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除了在培养弟子方面有着小小的问题。
“你人不老也能成精,在你面前,谁还能骄傲的起来,不过话又说回来,你的尝试似乎失败了啊。”荀况道。
“失败了吗?我可未想着改变秦国,只不过是给秦国一个选择而已,难道先生看不出我在燕地实行的这些政策是为了什么吗?“杨明问道。
“看的出来,是为了像燕地、齐地、楚地这种与三晋之国和秦国迥异的国家,三晋之国一脉相承,虽然不像是秦国那般以法家为官方正统思想,但也是深受法家的影响,但法家的影响之下也建立起与秦国类似的统治体系,百姓也容易接受法治,所以它们三国并入秦国的统治体系后,最容易被秦国统治,但燕国、齐国、楚国却与秦国完成不同。”荀况分析道。
“燕国、齐国与楚国传承久远,俱有八百年,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世道人心,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文化,秦国想要自己的统治架构直接移殖到此三地,必然会发生极大的对冲,进而影响到秦国的统治稳定,秦国强大之时还能镇压其中的隐患,一旦秦国的力量稍有衰落,此三地必会成为动荡之源。”荀况道。
“不过,燕地尚且罢了,燕人不善战,又此处偏远,不足以成为秦国日后的隐患,但楚国与齐国却不一样,一国地大,一国人多,最容易出现动荡,未来天下要乱,必从此两地开始。”杨明道。
“所以你想要迥异于秦国国策的政略来治理齐楚之地,以为消除其中的隐患。“荀况道。
“不错,可惜,咸阳宫显然并不这么认为。”杨明叹息道。
能够看越时空的杨明知道,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对于现在的秦国来说可谓是最好的选择,齐国、楚国本就是比较强势的文化圈,给其一定的自治权是必须的,在潜移默化中将其纳入朝廷的统治体系才是最好的选择,若以外力潜行统治,必然会遭到反噬。
但杨明也知道,秦王政绝对不可能接受郡国并行制,所以杨明想到了折衷的方法,并因此在燕地推出一系列的施政之策,为的就是可以找出一条在天下推行郡县制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统治齐楚这种自有文化体系且根基深厚的地区。
可惜,杨明终究只是臣子,并不能左右秦王政的选择,秦王政看到的只是杨明的施政之策是想要改变秦国的国体,他看到的杨明对燕人太过友好,他看到的在杨明的施政之策中,他需要百年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甚至没有想过,杨明真正的目的是在给他提供治理齐楚这种处于边缘,而秦国又不可能直接摧毁其文化的地域。
所以李斯出现在燕地,对此杨明亦是无可奈何,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但选择权必定在秦王政手中。
“你若是直言进谏,或许还有转机。”荀况道。
“用不着了,况且,在谋天下之前,我还是想着怎么某身的事情吧,我马上就要到而立之年了,从秦王政四年走出来开始,十近十六年的时间中我都在朝堂上混,但这个天下可不仅仅只有朝堂,在接下来的十五年中,我要看看这个天下,而不是继续将自己扔在朝堂之上。”杨明洒脱中带着期待道。
说实话,这个世界的许多精彩是杨明不曾看过的,那也是能够吸引杨明的精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