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多少算是峰回路转(2 / 2)

一部分联军从“湛板”开拔,转移到了“房”这个位置。

剩下的联军则是继续攻打“方城”以东,仍旧在楚人手里的城池。

在一部分联军抵达“房”的时候,出使“方城”后方的使者回来。

“楚令尹回复,他只是臣子,无法在这种事情上给予我们答复。”晋君周说道。

事实好像也是这样?

郤锜说道:“先攻打‘房’,一边等着‘郢’传来消息。”

本来没有攻占“方城”以东区域的晋国,本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想法,增加了占领该片区域的计划。

对此,楼令不知道该从哪里吐槽,没有当坏人进行阻止。

其实这不是一个成熟的国家该干的事情。

一个成熟的国家,需要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

主要是为了避免掉进大坑,绝不是看到了什么好处,不管不顾先干了再说。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个人这么干都成不了什么事业。

一个国家要是干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事情,领导阶层跟草台班子有什么区别呢。

楼令之所以没有阻止,之前已经讲过了,不再赘述。

在怎么分配攻下的城池和土地方面,楼令不用去争抢,哪怕不要都会被喂饭。

这是楼令到了一定的地位,并且楼氏十分强大,当然跟攻克的城池基本有楼氏所部参与的因素。

“拿到城池和土地之后,尽可能迁徙走当地的人口,将他们迁徙到‘神木’一带。”楼令对楼小白说道。

楼氏的“神木”就是在吞并林胡之后规划出来的行政区,那一边也就楼氏筑起的“神木”一城,其它的定居点顶多就是城寨的级别。

城池和城寨的区别是什么?城池有正儿八经的城墙,城寨则是外围建立栏栅。

楼小白自然是乐于将人口迁徙走的。

“郑地要尽量迁徙人口吗?”楼小白知道楼氏的重心在晋国西部和北部。

楼令点头说道:“可以的话,自然是将人口迁徙走。”

“希望武不要多想。”楼小白提到这一点。

对此,楼令只是看了楼小白一眼,没有谈及这个话题。

不出现意外的话,等楼武正式成婚,楼氏将出现第一个小宗。

楼令选了“密”来作为楼武的封地,小宗自然也就称为密氏,以后楼武就是密氏之主了。

根据楼令的规划,平时楼氏在郑地事情将由楼武处理。

在楼令活着的时候,楼氏不会分成两个部分,一旦他过世肯定是会出现一些改变。

早早意识到上面那一点的楼小白,没有继承家主之位前,不得不进行一些事先的准备。

而楼小白做的一些事情并没有避讳自己的父亲,他这样的行为其实不会让楼令厌恶,大概还会让楼令认为那样才是合格的未来家主吧。

联军转移到“房”之后,休整了七天才展开攻城。

攻城主力由郤氏充当主力,其余的部队进行配合,主要的辅助力量来自楼氏,由楼氏负责打造以及操控攻城器械。

攻打“房”的行动进行了半个月,成功破城并迫使守将投降。

“我们需要更多的甲胄。”

提出上述诉求的人不是郤锜或郤至,而是高固。

齐军当然参与了攻城,表现比晋军之外的部队好,摸索到了一定的攻城要素,其中之一就是认识到了披甲之士在攻城战的重要作用。

“拿得出相应的资源,自然可以得到。”楼令知道齐国谋求购买更多的甲胄是为什么,攻打莱国是一方面,更多是进行必要的储备。

楼氏并不排斥外售,卖出去一套,换取到的资源足够打造出三套,购买方可能赚了,楼氏只会赚得更多。

那样一来,其他家族列装了一人,楼氏就能够列装三人。

所以了,楼氏外售甲胄是会增强他人实力,事实是楼氏的实力增长只会更多。

“七千套,可以吗?”高固的心情有些忐忑。

以当前的时代而论,七千套甲胄不是很多,是真的非常多!

楼令脸色不变,问道:“你们以什么方式支付呢?”

钱币?目前的贸易模式,注定钱币所能发挥的价值不大。

实际上,家族与家族做生意,更多是以物易物的方式。

齐国因为有很稳定的产盐基地,他们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拿盐巴当货币。

“以食盐、布匹、粮食为主,如何?”高固问道。

楼令摇头说道:“我家从齐国每年都能获得大批食盐,再加上在‘盐池’获得的食盐份额比例增加,不必从齐国获得更多的食盐了。”

晋国本身有“盐池”一地,哪怕生产方面不比齐国,国内真不缺盐。

楼氏在“盐池”获得食盐的比例增加,是掌握份额的家族拿出来,换取每年从楼氏获得等价的武器装备。

因此,郤氏、范氏、荀氏每一年都能固定从楼氏得到一批武器和防具,用作他们在武器和防具上的更新和持有量增加。

“这样啊?”高固迟疑了一下,说道:“我国需要大举用兵,很难支付粮食。可以增加布匹或钱币的比例吗?”

楼令最想要的当然是粮食,只是清楚齐国确实很难用粮食支付,说道:“你们征讨莱国会有很多战俘,便用奴隶代替吧。”

高固下意识想拒绝,看到楼令的脸色,说道:“我们需要商议,才能给晋卿答复。”

齐国对莱国的渗透非常成功和严重,正式展开兼并战争之后,多数莱国的贵族会原地改旗易帜,真正需要费劲攻打的区域应该是尤水以东而已。

在那种情况之下,战争所产生的战俘数量恐怕会比较有限。

偏偏高固无法解释。

如果高固直接说战争所产生的战俘数量会很有限,不等于承认齐国早就在对莱国实施渗透了吗?

做了是一回事。

承认了又是另一回事。

齐国主动宣扬渗透他国的事情,哪怕渗透的对象是东夷体系的莱国,并且莱国并未被纳入周王朝体系之内,一样会让众诸侯跳脚。

姜姓吕氏统治的齐国可不像妫姓田氏(陈氏)统治的齐国,很多事情更懂行,该避讳的事项绝对死不承认。

高固真要跟齐君环以及一众同僚好好商议。

他们能够确认的事情是,在楼氏的大力协助之下,晋国真的默许了齐国对莱国的吞并。

这件事情对齐国很重要!

即便只是晋国默许,起码不会立刻出兵干涉,乃至于狠狠地教训齐国一顿。

只要晋国不干涉,齐国很有信心可以吞并掉莱国。

至于说吞并莱国之后,齐国会不会被晋国讨伐?齐国增加了地盘和人口,尽力又赶紧进行消化,得到增强的齐国说不定有了抗衡晋国的实力。

“楚君正在北上的路上。”

一次新的会议上,晋国君臣确认了使者传回的消息。

郤锜挑了挑眉,说道:“会不会出现意外?”

根据使者传回的信息,确认楚君招之前确实受到了软禁,能够重获自由,一方面是晋国使者成功进入“郢”城见到楚君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局势对楚国非常不利。

北上的楚军没有成功驱离联军,更是发生了吴军入侵江淮一带的事情,又一次让楚国封君出现分裂。

态度强硬的一方,一众封君继续保持强硬的态度,拒不接受形势的改变。

认清现实的那一方封君,他们接受了楚君招提出的举措,愿意对外宣布去掉王号,换取跟晋国实现和平。

当然,时局变动如此明显之下,楚君招大概也不会再提晋国和楚国共享霸权的事情了。

“楚君建议在‘商丘’举行会盟。”晋君周环视众人,问道:“寡人应该答应下来吗?”

决定暂时屈服的楚国一派,他们已然无法接受在楚国的地盘上展开会盟。

如果在楚国的地盘进行那种性质的会盟,等于增加了楚人的受辱程度。

楚人可不是越人,不可能接受那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楚君招以及相关人员可别想着卧薪尝胆,不久之后就该死于非命了。

“在‘商丘’吗?太远了。”郤锜可不想去‘商丘’,之后再辗转南下征讨吴国:“选在‘宛丘’或‘新蔡’吧?”

蔡国几年前被迫迁徙,他们得到了楚国的帮助重新安稳下来,新筑的都城也就取名为“新蔡”了。

“先问一问楚人吧。”晋君周实际上不想在这种事情上纠缠。

成功让楚国去掉王号,哪怕他们关门自萌,只要楚国宣布去掉王号,晋君周达成无数先辈没有取得的成就就是一个事实。

知道那会让晋国的威望获得多少提升吗?

又知不知道晋君周个人将取得多大的好处?

最为起码,晋君周办成这一件事情,他面对卿大夫可不再是全面劣势了。

在那之后,哪个卿大夫会得失心疯,敢于弑君或逐君?

不就让晋君周有更多更大的底气,来跟一众卿大夫角逐政治权力了嘛!

所以了,晋君周是最不想横生枝节,也是最渴望将事情办成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