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倭列岛一直有人种优良计划,他们从华夏的两汉时期就有专门的计划,从中原引进更好的人种。到两宋时期这样的行动最为频繁,规模也是大得超乎想象,成批成批地送少女到华夏这边,怀孕之后送回岛内精心照顾,生出来的男孩在精挑细选之后,成了各个“大名”的继承人。
在中原王朝强盛时期,倭人从中原借种;等西方的强大被倭人所知,他们同样会向西方列强借种。
对于倭列岛的行动,只能说是现实往往比想象更离谱了。
开完会的楼令没有离去,干脆在主大营这边待着了。
期间只有外围战场爆发交战,主战场这边却是陷入了相对和平的状态。
在那一段时间,楼令跟晋君周、郤锜、中行偃分别聊了不少。
楼令跟他们除了军事的话题之外的交流,便是试探愿不愿意派更多人到楼氏求学这一点。
郤锜这边没有太当回事,只说愿意去的人就去。
相同的事情到了晋君周和中行偃的反应却是极大,两人当然希望楼氏可以接纳己方更多的人去求学,不免纳闷楼令怎么会干出这样的行为。
一次聚会上,楼令提到了统一晋国文字和读音这一件事情。
“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郤锜是真的懒得思考,有疑问直接就问。
晋君周和中行偃都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楼令等待答案。
“诸位一定知道我家的文字。”楼令看到三个人点头,吩咐林姒拿来纸笔,写了两个同样意思却字体不同的字,公示再问道:“哪一种字体更便于书写呢?”
同一种意思的字,无疑是简体字更便于书写。
中行偃若有所思地说道:“更容易写的字体,学起来更容易掌握……”
文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作为载体嘛。
可能并不是更容易书写就一定是好,但要相信共和国那一代人的智慧。
晋君周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一脸兴奋地说道:“楼氏愿意贡献,寡人绝对支持!”
怎么了,到底是怎么了?
站在为君者的角度,只要不是想要推翻自己的统治,无论什么事情达到全国形成统一,无疑就是对国家极其有利的事情。
聪慧如晋君周,他已经想到更便于书写的文字出现,晋国达成书同文之后,会出现更多识字的人,涌现出更多的人才了。
很残酷的事情需要先说一说,哪怕是更便于掌握知识,一定是各贵族的家族率先获利,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轮得到其他阶层。
楼令让林姒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拼音进行展示,亲自来演示这一套体系。
书同文,话同音,以为达成之后的意义会小吗?
只要晋国真的达成书同文和话同音,哪怕晋国后面发生分裂,分裂出去的势力敢不主动追求再次统一,注定是要被统一的。
最为迟钝的郤锜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细想下来并没有发现会对郤氏出现坏处,相反好处简直就是无限大。
“下军将想做便做,老夫会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郤锜说得铿锵有力。
中行偃极为激动地说道:“我们今天同心协力,可能办成了有史以来最为有意义的事情。”
啊?
文字和拼音是楼氏提供。
另外的人只是赞成或不反对。
怎么就成了他们办成事情呢?
话又说回来,愿意进行配合,不就是参与者吗?
楼令当然知道贡献出来,极可能会让楼氏的教育优势不再那么大。
问题是什么?楼令要的是各个家族派人去楼氏学,里面的可操作空间几乎是无限。
其它不用说,仅仅是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植入,信不信楼氏就是赚大发了。
要说的话,主要也是楼令意识到有生之年很难将最渴望的事情办成,转为去追求其它领域的成就。
以前是楼令没有实力,很多事情做了无法承担相应的风险。
现在不一样了!
“中国为什么会是分久必合?因为在西汉已经完成思想大一统。”楼令注视着要么兴高采烈,不然就是参与进历史大事件而感到荣幸的三个人,脸上带笑想道:“我既然有了那份能力,便给予晋国这份礼物。”
历史上的三晋分裂,之前晋国内部的文字并未统一,十里不同音的现象更是普遍。
赵、魏、韩哪怕是完成国内的文字统一,十里不同音的现象仍旧存在,他们就没有真正想过再让三晋合一。
现在楼令那么一搞,晋国要是真的形成书同文和话同音,不止是减少了分裂的风险,还有了让诸侯学习先进强国的可能性。
弱者崇拜和学习强者是一种天性。
弱国渴望变强,一样会盯着强国进行模仿。
楼氏先接纳来自国内各个家族的人学习,后面也能接纳列国的人前来学习。
在齐国建立稷下学宫之后,齐国的文字得到了最大的普及,甚至出现有些国家用两套文字办公的现象。
要是齐国能够保持强大,因为稷下学宫的存在,可以给予列国施加的影响力绝对更大。
对于齐国来说比较要命的事情是,齐威王没有将稷下学宫带来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后继的齐国君主好像不懂稷下学宫对齐国的意义,搞成不止花齐国的钱养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乃至于成为列国培养人才的机构了。
孔丘办学,他只是教育了来自列国的一代人,后面被推到了圣人的高度。
如果好几代的人才皆是出自楼氏设立的教学机构,楼氏不追求成为一国之主,子孙后代得到的荫萌绝对会超乎想象。
楼令要启程前往侧翼营寨的时候,得到了晋君周和郤锜、中行偃的五里相送。
那些不明情况的人,看到晋君周与郤锜、中行偃对楼令的礼遇,惊掉了自己的下巴。
晋君周看着楼令的背影,低声呢喃道:“下军将如果言行如一,德行泽被万代晋人,立地可成晋国的圣人。”
中行偃恰好听到,很是感慨地说道:“前无古人啊!”
“还真没有人做过相似的事情。”郤锜说道。
他们话是这样讲,佩服是真的佩服,很难免觉得楼令也是真的傻。
楼氏的崛起之迅猛,他们都看在眼里。
搞到现在连老牌卿位家族的荀氏和范氏都开始忌惮楼氏,遇到有所冲突第一反应就是退让。
因为感到忌惮,荀氏和范氏怎么可能不研究楼氏呢?他们多少窥探到楼氏内部的教育,得知楼令愿意分享,中行偃迫不及待就同意了。
郤锜没有想太多,说道:“至少五代人之内,没有家族好意思敌对楼氏了。”
之所以说五代,涉及到“君子之德,五世而斩”的这个理论。而这个理论后面被孟子写在《离娄章句下》里面。
通俗来说就是:君子的恩泽和影响在五代之后会中断。
至于说老孔家?他们能够富贵那么久,主要是舍得脸皮和足够无耻,愿意世修降表啊!
完成了那么一件大事的楼令回到自家的军营,先了解对面的楚军近来动向,随后便开始书写起了在晋国完成“书同文,话同音”的计划书。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一拍脑袋,几句话吩咐下去,能够做得好?当然要有计划书了。
楼令会很用心来写这一份计划书,既是保证完成目标,也是为楼氏的未来进行谋划。
当前的战事进入相对的僵持阶段,只要形势不发生突然间的转变,不会让楼令多忙。
哪怕是战事激烈,联军也不是只有楼令一个人能办事,其余人的能力并不差,只是楼令的能力更强而已,
不要怀疑当前贵族的素质,一个家族的家主不靠谱,压根无法在这种战事多发的年代保证家族的延续,他们会在一次次纳赋之后沦为其他家族的附庸,渐渐再成为其他家族的一部分。
主战场的僵持持续到入冬,期间并未再发生激烈的大战。
外围战场的左右两翼,其实也是打得不温不火,激烈的交锋只是发生在前期,后面一样是进入相持阶段。
这样的态度进入到冬天,一定会维持到明年开春之后。
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只会是等联军这边的轮换部队抵达,具体是联军挑起新的激烈交锋,还是休息了几个月的楚军按耐不住,讲事实就是不好说了。